我为群众办实事 | 校门口建“接送广场”、15分钟直通两镇、通行效率提升25%——禹城:完善路网 让出行更舒心

焕然一新的行政街


督杨街航拍图

11月10日7时30分许,禹城市督杨街督杨实验学校东校区门口,新建的接送广场上车流井然,孩子们踏着晨光安全入校。“过去一到上学、放学时候,接送孩子的车辆多,校门口经常堵成‘一锅粥’,现在有了接送广场,方便多了。”家长刘女士的这句话,道出了禹城市2025年路网提升这一民生实事带来的实在变化。这条全长1255米的城市干道,不仅设计了崭新美观的学校大门,配套建设了5400平方米的接送广场,更以“建一条路、美一片城”的理念,重塑着城市脉络,成为禹城市政道路“精雕细琢”的典范。

督杨街的蜕变只是禹城市2025年路网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住建部门聚焦民生需求,先后完成职教街、行政街、督杨街等主次干道的建设改造。其中,职教街西起中医院、东至体育场路,采用“人车分流”的现代化设计,配套设置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不仅促进了就医车辆高效流转,大幅改善就医交通环境,更让北部片区交通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便捷。行政街在学校密集路段将主干道缩减为双向4车道,加宽非机动车道,在疏解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的同时,更在细节处彰显着城市管理的温度。

房安路实现15分钟直通两镇


梁家镇三支路施工现场

如果说城市道路是跳动的脉搏,那么连接城乡的公路就是奔涌的血脉。在房寺镇靳庄村,种植户靳林华的4个西红柿大棚今年产量可达24万斤。“房安路开通后,运输损耗降低了不少,又赶上行情好,今年预计能多收入8万元。”他的话语中满是喜悦。房安路曾是一条“瓶颈路”,今年已升级为7米宽的三级公路,全长9.9公里的道路不仅实现了房寺与安仁两镇15分钟直达,更惠及沿线12个村庄、4.5万群众。

道路建设的温度,在安全细节中同样得以彰显。今年5月,禹城市高铁路荣获全国首批公路“安全精品工程”称号。这条连接高速与高铁站的重要通道,在完成安防设施提升后,通行效率提升了25%,前排驾乘人员安全带使用率达到100%,成为群众出行的“安心路”。“我们始终坚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原则,让每一条路都成为带动发展的民生路。”禹城市交通工程质量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庞臣臣表示。目前,遍布城乡的路网建设仍在加速推进——11月7日,在梁家镇三支路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进行桥涵回填作业;在莒镇街道,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推进剩余路段建设。这些工程的扎实推进,共同编织着城乡融合的振兴路网。

时至年末,从督杨街的精细化建设,到房安路的乡村振兴,禹城市用遍布城乡的路网提升实践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畅通了城市脉络,联通了城乡发展,更铺就了直抵民心的幸福通途,为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海玲 通讯员|梁民 裴长军 刘学顺
审核|李榕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