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静
近日,河南洛阳鸡冠洞景区72岁保洁员赵大爷的“反向宣传”视频意外刷屏网络。视频中,大爷手持扩音器即兴讲解,一句“来旅游吧傻子们”的口误搭配“天然大空调,很冷不暖和”的直白吐槽,再加上随即改口纠正“宝子们”的憨态,既令人忍俊不禁,又让网友直呼真实可爱。一场看似偶然的非专业宣传,实则为文旅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这场走红的核心密码,在于打破套路的真诚表达。长期以来,传统文旅宣传多陷入完美化“套路”,专业解说员字正腔圆地介绍、滤镜加持的风光大片、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点”推荐,虽力求展现景区最佳面貌,却也因过度包装显得疏离。而赵大爷的宣传之所以直击人心,恰恰在于其不完美的真实感——没有预设台本,没有刻意修饰,想到什么说什么的即兴发挥,既有“其实就是个山洞”的直白介绍,也有“特别好看的山洞”的真心赞美,这种先抑后扬的反差萌,既消解了商业宣传的功利感,又传递出普通人对家乡景区的质朴情感。正如网友所言,“我们爱的不是段子,而是大爷眼里闪烁的生活智慧与真诚。”这种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远比精心设计的广告更能引发情感共鸣,这正是当下文旅传播最稀缺的品质。
从行业视角看,大爷的走红印证了反套路营销的巨大潜力。在注意力稀缺的新媒体时代,千篇一律的宣传模式早已难以吸引年轻群体。近年来,从西安兵马俑保洁阿姨的方言讲解,到重庆洪崖洞保安大叔的即兴街舞,非专业人士意外出圈的案例屡见不鲜,背后折射的是游客对去滤镜化内容的强烈需求。赵大爷的“反向宣传”之所以能形成裂变式传播,关键在于其契合了年轻人的沟通语境,用幽默消解距离感,用自黑降低心理预期,再通过网友的二次创作形成传播矩阵。景区顺势推出“听大爷的,来‘挨骂’式旅游”的宣传标语,更展现了对网络语境的敏锐把握。这种“不端着、接地气”的营销方式,不仅让景区形象更鲜活立体,更证明文旅宣传无需固守传统,发掘身边的“素人IP”,释放普通人的表达活力,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但值得警惕的是,流量红利的可持续性,终究要靠服务品质支撑。文旅行业从不缺一夜爆红的案例,但许多目的地在流量井喷后,却因服务跟不上而迅速降温。此前甘南小环线因绝美风光爆红后,便因“景交车黑烟滚滚、卫生间脏乱差”等问题,让游客发出“不会再去了”的感叹。反观鸡冠洞景区,赵大爷的走红并非偶然——作为国家5A级景区,其本身具备“天然溶洞”的核心景观优势,而大爷多年担任环卫工积累的景区熟悉度,以及景区对员工个性化表达的包容态度,才让这场“意外宣传”成为可能。景区后续邀请大爷担任荣誉宣传员,计划开发同款讲解路线等互动项目,更体现了将流量转化为长效吸引力的清醒认知。这启示我们,文旅营销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短期流量峰值,而是通过流量赋能,让更多人发现目的地的真正价值;只有以优质的硬件设施、贴心的服务体验为基础,才能让打卡式旅游转化为复游式消费,实现从爆红到长红的跨越。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