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来,累了躺下歇歇,饿了煮碗热汤面,手机没电随时充电,还能和骑手兄弟们聊聊天——就像在县城里有了个‘家’!”美团外卖骑手左兆东感慨道。
左兆东家住夏津县香赵庄镇,做外卖骑手已经有6年的时间。像他一样的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长、地点不固定,常常面临“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就餐难”等实际问题。为了精准解决这些“急难愁盼”,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银城街道党工委试点建设新就业群体同心创享中心,打造新就业群体们的“共享家”。
同心创享中心地处县城主城区人流密集的核心生活区域,交通便利,方便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快速“回家”。中心内设置有小哥休息室、换电站、暖“新”食堂、会议室等多个功能空间,可提供临时休息、换电、用餐、会议等多样化服务。“休息室的床铺又软又舒服,还给准备了一次性床单,既干净又卫生,太贴心了!”外卖骑手李正光也是这里的常客。
夏津县新就业群体同心创享中心还探索打造“职业技能提升”与“家庭关怀保障”双轨并行的特色模式,打造“暖‘新’成长课堂”。定期组织开展外卖配送技巧、交通安全讲座、应急救护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专业素养与风险应对能力。针对新就业群体子女假期看护难、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县委社会工作部还联合启程艺术学校等机构,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艺术课程培训。一系列从生活到成长的关爱举措,让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的温暖,归属感与日俱增。
其实,夏津县的暖“新”服务从不仅仅停留在基础保障上,更是聚焦于新就业群体的全周期成长发展,构建了涵盖法律服务、婚恋支持等多元需求的成长赋能体系。在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司法局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他们以新就业群体同心创享中心为阵地,搭建的微信群,引入勤正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法律力量,通过线下驻点与线上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为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劳动争议调解、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合同纠纷咨询等精准法律服务。这种“零距离”服务,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与职业认同。“以前遇到劳动纠纷、道路运输合同问题,我们常常不知所措。现在有了专业律师定期驻点服务,还随时在线接受咨询,心里更踏实了!”货车司机张宁感慨。
在暖“新”服务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城市,从“城市赶路人”变为“城市治理合伙人”。夏津县积极搭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平台,发动全县150余名外卖员组成“新力量”志愿服务队,化身“移动网格员”,凭借其“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通过“新新向党”小程序、“路见实情·基层共治”微信群即时反馈市容市貌、道路隐患、交通安全等问题,形成“发现—反馈—处置—激励”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新就业群体已累计协助化解社区治理问题140余起。“感觉我们不再只是‘送外卖的’,也成了这座城市的‘眼睛’和主人!”外卖骑手王晓激动地说。
“服务做进去,作用带出来!”只要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就能激发出他们融入基层、服务社会的热情。在夏津,这股日益壮大的‘新’力量,正在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生动力量,推动城市更有温度、治理更具效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刘晓 张睿 编辑 | 芦瑞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