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提起李鹏医生,同事和患者们会称他为“骨伤科行政大主任”,或直接喊“主任”。然而在他心中,比这些头衔更重的,是病榻上每一位患者的信任与健康。
他的战场,在无影灯下的手术室;他的挑战,是为病情最复杂的患者,搏一线生机。
勇闯“手术禁区” 为89岁老人抢回生机
10月15日,一位89岁高龄老人张老先生不慎摔倒,导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对年轻人来说,这只是个常规手术,但对他,却可能是一道“鬼门关”。
老人身体情况极差:空腹血糖高达28mmol/L,伴有严重肺部感染、多次脑梗、冠心病,还有过腹主动脉瘤手术史。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让他在手术台上心跳停止。

“做,风险极大;不做,老人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李鹏说,长期卧床引发的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时会夺走老人的生命。
面对两难抉择,李鹏没有退缩。“患者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他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调整老人身体各项指标。入院第5天,李鹏敏锐地捕捉到病情好转的微小趋势。“手术时机转瞬即逝,必须拼一把!”他果断决策,为老人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最终,手术成功,老人很快就能坐起、下地,避免了卧床的致命风险。
锐意创新 厚植惠民医技
在这场高风险手术中,李鹏用上了前沿技术——DAA(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与传统术式相比,DAA从肌肉间隙进入,不切断肌肉,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术后当天就能下地,且极大地降低了脱位风险。
但这项技术对医生要求极高,学习曲线较长。李鹏通过查阅书籍、研究视频、参加学术会议,硬是自学掌握了这门新技术,并在德州地区积极推广。如今,他已成功完成数十例此类手术,让众多患者受益。
李鹏的创新不止于手术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内固定取出手术中经常出现螺钉“滑丝、勚扣”取不出的难题。
一次,他从修车师傅那里获得灵感,发明了一款“冲击螺钉取出器”,成功解决了这一临床痛点。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已转化为产品应用于手术中,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打造“精锐部队” 让团队人人有绝活
作为骨伤科的“掌舵人”,李鹏深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李鹏在院领导支持下将骨伤科细分为三个亚专业:骨一科主攻创伤和手足外科;骨二科专注脊柱和中医正骨;他主抓的骨三科,则聚焦关节与运动医学。
他支持年轻医生外出学习,在手术中手把手教学。30岁的王浩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已能独立开展关节镜微创手术,成长为运动医学专业组组长。“每次手术台上,李主任都是把握关键点的”王浩说。

“我的任务就是搭好舞台、兜住底,让每个人都发光。”李鹏为各科室设定了明确目标:攻克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治疗、掌握椎间孔镜技术、精进游离腓骨瓣技术……医院注重人才培养,而李鹏也成为医院第一批“领军人才”,正如他所获得的称号一样,他正带领着一支精锐部队,向着骨科学术高峰全力冲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通讯员|王琰 编辑|张丽娜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