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工行德州分行、平原支行工作人员一行6人到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访调研,了解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复工后的运转情况和融资需求。
“疫情发生后,我们做好防控措施,企业按照原计划复工复产。工行不仅为我们提供流动资金,还为上游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方案,原材料供货充足我们才能‘吃饱’,不断提升产能。”福洋生物负责人介绍。
“疫情防控期间,我行持续加强银企对接,尤其加大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助推企业恢复产能。我行注重发挥核心企业的辐射效应,‘贷’动整条产业链条的良性发展。”工行德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前锋说。
追加信贷投放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3月初,福洋生物需要购买一批原材料,急需流动资金2000万元。该公司财务总监和工行平原支行客户经理进行了电话沟通。客户经理把贷款资料清单转给企业,收齐资料后不到一周发放贷款。
“今年我们想增加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负责人提出贷款申请。“我们分行、支行会协调配合,支行提交相关材料后,分行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第一时间回应您的需求。”工行德州分行相关负责人现场答复。
福洋生物和工行结缘于2014年。当时,该企业主要生产玉米淀粉、葡萄糖酸纳。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玉米淀粉供大于求,加上企业葡萄糖酸纳加工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要想发展可持续就必须转型,着眼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经过调研分析,我们确定了新上葡萄糖酸钠加工扩产项目。”企业负责人介绍,“想法成熟了,但上项目、改造所需要的8000万元资金成为横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是工行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所有车辆按颜色、大小分区域停放,车头方向统一。第一次走进福洋生物,企业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工行平原支行客户经理说,“经过上级行审批,贷款很快发放到位。”
“当时,工行的8000万元项目贷款真是‘雪中送炭’,我们新上年产80000吨的葡萄糖酸钠生产车间,年销售收入增加3亿元。企业‘脱胎换骨’,渡过了转型阵痛期。”企业负责人介绍。
如今福洋生物已建成年加工100万吨玉米产业化项目、年产25万吨葡萄糖酸钠项目、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年销售额超20亿元,纳税额超5000万元,成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新产业链贷款
扶持上游经销商
“我们和福洋生物对接要经过采购-供应-抽检-开票结算-收款多个流程,一次完整交易大约需要4到6个月。此外,我们还要储备一定的库存,资金占用时间长数额大。”福洋生物上游供销商平原茂源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说道。
福洋生物提供了15家相对稳定的上游供货商名单,这些企业规模相对不大,由于抵押担保物少等原因,难以在银行获得较大数额的贷款。
工行平原支行充分了解福洋生物及其上游客户交易、结算模式,通过对交易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跟踪监测,为福洋生物上游供应商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方案。
“通过产业链金融,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预付款代付等服务,一举多得。”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链金融很好地实现了企业间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匹配电商平台
配置查账“金融管家”
“与相对稳定的上游客户相比,因为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比较广,一天要对接的下游客户多达几百家,财务人员除了查看网银、整合收款信息,还要和业务员频繁电话沟通订货、发货事宜,工作一天常常累得口干舌燥,头晕眼花。”福洋生物财务总监说道。
工行德州分行工作人员向企业推荐了“工银聚-到账伴侣”业务。这个业务适合下游客户数量多、收款笔数多的企业,能满足客户及时对账的需求,将复杂的业务简单化。利用平台优势,福洋生物可以分配给每位下游客户一个专属用户名,下游客户可以浏览近期的产品种类、价格,直接在平台上订货,不用再通过电话跟业务员反复沟通。
下游客户可以选择线上、线下两种付款方式。资金到账后,工行根据企业的要求即时将到账信息以逐笔或汇总的方式,通过短信、微信发送至企业高管、财务、相关业务员以及对应下游客户的手机上,使之实时掌握信息。减少核对货款到账与否的时间,便于及时组织发货,还可以大大减轻业务员、经销商及财务的信息沟通工作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记者 芦瑞瑞 通讯员 宋开峰 王志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