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城区委书记巩洪波:全力打好工业强区攻坚战 为建设“富美新强”典范区提供坚强支撑

编者按 6月11日,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召开,动员全市上下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坚定扛起工业强市大旗,全力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自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对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专访,报道推进过程中的新目标、新思路、新措施。敬请关注。


“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吹响了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冲锋号’,为全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工业是德城的短板弱项。我们将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理念,抢抓政策机遇,锚定主攻方向,聚焦短板弱项,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以工业高质量发展牵引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德城区委书记巩洪波说。

立支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对接全省“十强”产业、全市“541”产业体系,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结合德城实际,加快优势产业集聚,构建以绿色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主导,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养健康、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抓好格瑞德高性能风电机舱罩等11个重大技改项目,推动绿色化工、功能纺织、健康食品等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快成长,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以上。充分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作用,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积极发展与制造业配套的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咨询、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局面。

抓招引,延伸补强产业链条。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和“天字号”工程,健全“全+专”招商模式(“全”即全员提供招商信息,“专”即6支专业招商队伍),围绕全区优势产业,认真研究产业生态、梳理产业链条,制定招商目录,根据现有工业企业搞好产业规划,科学补链、延链、强链,实现按图索骥、有的放矢,提高招商精准度。加强园区建设,推动工业园瘦身强体、聚焦主业,提高空间承载能力和产出效益,走集聚、集约、集群之路。注重发挥全区重点骨干企业、驻外机构、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作用,探索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路径,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基金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用足用好“天衢英才计划”,常态化开展“高端智力德城行”“德州籍人才归巢”活动,探索“人才+团队+技术+资本”招引模式,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

强龙头,全力培育领军旗舰。实施重点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出台《德城区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德城区鼓励和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暂行办法》,制定项目、科技、金融领域专项培植方案,构建全方位、精准化扶持体系,推动实华化工、凯盛晶华等骨干企业膨胀规模、提升优势,力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5家、过5亿元企业7家、过亿元企业22家。制定“个转企”“小升规”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库,推动中小企业向“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以上,努力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发展高地”的发展格局。

优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理念,坚持企业至上、服务为先,尽心竭力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跟踪服务,做到“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建立“1+2+3”政务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一个区级重点项目一套精准帮办代办服务方案;建立政务中心和社会力量两支帮办代办队伍;打造区、镇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帮办代办体系),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企业开办大礼包”,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认真落实区级领导“直通车”制度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包保责任制,对包保企业真帮实包,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落地、审批、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限期见底清零,推动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下一步,德城区将认真落实《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主动探索发展路径,精心谋划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全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巩洪波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方志勇 王美林 高玉帅
编辑|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