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之窗 不能忘却的记忆|抗日英烈戚烽

戚烽(1921—1942),原名戚绍炎、戚啸中,武城县戚庄村人。1929年,入武城文庙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35年,考入山东省第十二中学(德州中学),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在戚庄成立了党支部,积极发展组织。同年8月,以戚庄党支部为基础建立了武城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抗日游击小组。戚烽向父亲戚夯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说服他投身抗日工作,戚夯走上革命道路。冀南军区六分区任命戚夯为独立营营长,戚烽任连长兼指导员。1939年11月,戚庄游击小组改编为冀南四分区武城独立营,戚锋任基干连指导员。1941年,调任清河县大队教导员。1942年春,因得肺结核病休养,停止休养后分配到武城县抗日游击大队任副政治委员。

1942年12月下旬,戚烽率领大队在武城南部活动,于26日宿营毛店村。敌人侦知后调遣敌伪1300余人,于27日拂晓向县大队驻地围攻。戚烽率部转移到水坡村与敌人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戚烽下令部队突围,他带领部分战士担任掩护。敌人节节进逼,形势紧急,戚烽指挥若定,全体战士无不奋勇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戚烽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县委召开的追悼会上,父亲戚夯含着热泪亲手写了挽联:“对党对国对民族赤胆忠心,对父对母对人民尽忠尽孝”。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智群 通讯员|冯腾飞
编辑|李智群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