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寒露 |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朱殿封

太阳像个远行的游子,恋恋不舍地向着南半球渐行渐远,时光马不停蹄地走进今年的月白露圆的寒露节气——农历八月二十二日(阳历10月8日)。

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自此,气温降低,昼暖夜凉,露气重而稠,因寒冷将要露凝为霜。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此时的“寒”是凉,是冷,与之后的小寒、大寒节气里的严寒不在一个档次。它又是两个带“露”字的节气之一,白露,寒露,同样是露,前者是莹莹白露,其时白天夏热,早晚秋凉。后者是凄凄寒露,其时白天秋凉,早晚接近冬寒。白露是由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是由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过后,清晨秋雾增多,日夜温差拉大,“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成过往,因此季秋又被称为“穷秋”。“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

天气冷了,花鸟虫草,该凋谢的凋谢了,该飞走(候鸟)的飞走了,该冬眠的冬眠了,该枯萎的枯萎了。田野告别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告别了蜂飞蝶舞鸣虫唱,蓦然间由喧嚣转为恬静,这种萧条使人一时有些不适应。不过,每个季节各有其自然之美,景况之美。在北方地区,秋野层林尽染,芦荻轻飞,留鸟唱和,河水靛青,残荷留香,构成了深秋的斑斓之美。败草之上,零露瀼瀼,一颗晶莹,一颗澄澈,几分淡雅,几分清凉,构成了“江山入秋气,草木凋晚荣”的凄婉之美。那摘拾棉花、收刨地瓜、晾晒玉米、存储豆谷、播种小麦秋末之忙,构成了丰收之美、希望之美。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 ”大雁仲秋开始向南迁徙,寒露最后一批起飞,古人称先来者为主,后来者为“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小鸟也,种类不一,此指黄雀。大水,海也。《国语》说雀入大海为蛤蜊,此飞物化为潜物。秋深天寒,古人发现黄雀不见了,而海边却突然出现很多壳纹及颜色与黄雀相似的蛤蜊,误以为是雀入大水变成了蛤蜊。“三候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此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寒露“鸿雁来宾”,传说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朱权,追逐大雁歌鸣而南下,从南昌追至湖南衡阳回雁峰,大雁在这里歇翅停留,不再南飞。因为此地处于冬季10°C等温线以北,地势低平,水域宽广,水田有遗谷可食,湖洲有芦苇可栖,宜于大雁留居,部分大雁不再南飞。也由此,该地成为潇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朱权在这里作《平沙落雁》琴曲,抒鸿雁之志,展逸士胸怀,曲谱最早载于1634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相隔10余年后,出生于回雁峰下的王夫之,明朝灭亡后,在家乡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矢志不渝治学40余年,提出为学、处世、治军、施政等一系列治国安邦之策,经世致用之道,对后世影响很大。他71岁时,清廷官员前来拜访这位大学者,知道他穷困,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而不见,不受礼物,撰写一副对联明心:“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将《平沙落雁》弹成了饱含家国深情的孤高之音,成为生命和时代的绝唱。

寒露秋已渐老,此时“菊有黄华”凌寒怒放,付与寂寥大地一抹彩色。寒露节气多在农历九月(今年闰月而在八月),因为有菊,九月称“菊月”,菊花称“九花”“延寿客”“不老草”。《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季秋赏菊,是古今官民的一项重要雅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菊花春不争艳,夏不争绿,不羡繁华,静默地按照自己的节律生长。人们喜欢菊花自甘幽独的隐逸品格,因而受到赞美:“涧松寒直转,山菊秋自香”“东篱黄菊为谁开,不学群葩附艳阳”“花开不并百花丛,独自疏篱趣未穷”“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菊花不像牡丹富丽,没有兰花名贵,但它傲霜抗寒,越是露重霜寒,越开得艳丽。丛丛秀菊,挂露含珠,明艳可爱,缕缕清香,令人神清气爽。人们喜欢菊花高洁傲世的风骨,以菊喻人:“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菊花颈健挺拔,朵朵英姿,犹如志士。人们喜欢菊花的战斗精神,黄巢敢于起义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借菊咏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泽东壮志凌云:“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伟人以“分外香”三字写出战地菊花的异常美丽和异常芬芳,以壮阔绮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寒露节气里,让我们在这清冽的日子里赏秋菊,观枫叶,饱览秋天绚烂的“晚节”吧。

(原稿载于2020年10月13日《德州日报》B4版柳湖·读书)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作者 | 朱殿封  编辑 | 孙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