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鲁边,他使百姓变战士,战士变旗帜,凝聚成抗日洪流——
符竹庭:呕心沥血铸军魂
□朱殿封
一
1938年冬的一天,商河县白桥乡大吕家村的吕本支(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听朋友宋法和说乐陵县一带来了老八路,让他喜出望外。1937年他就积极从事抗日工作,但一直没和共产党、八路军的大部队联系上。一个晴朗的早晨,他骑上自行车,到60公里外的乐陵去找老八路。
约摸快到乐陵县城了,吕本支走到一个村庄前,恰巧遇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吕本支一头撞上了八路军的大干部,真激动啊!他要求参加八路军,符竹庭对他说:“这样吧,咱们先交个朋友,你回去多宣传抗战,发动民众,最好能动员一批青年学生来,咱们一道抗日救亡。”
符竹庭送给吕本支一些《论持久战》和宣传抗日救国的书籍、小册子,吕本支如获至宝:“我这就回去发动。”
春节后,吕本支联络了杨好廉、傅怀伦等10多名意志坚决的青年进入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学习。
符竹庭安排吕本支去民运部,换上军装,正式参加了八路军,同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秘书感佩地说:“符主任,你真厉害,一顿饭工夫就把他给点化成一颗抗日‘火种’了。”
符竹庭深沉地说:“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呀。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战前动员、战中鼓动和战后总结,而要随时随地去做。”
二
人有灵魂。
军有军魂。
军魂决定这支队伍能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构建军魂,政治部主任是军魂首要铸造人。
符竹庭给战士输理想。
他走上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讲台:“同志们,我们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我们来自老百姓,扛枪打仗,是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不当亡国奴。扛枪打仗,是为了将来建设一个新中国。这个新中国是个啥样子?是咱老百姓坐江山。自从盘古开天地,老百姓坐江山是头一回啊!我们这支队伍,不论到任何时候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符竹庭教战士懂政策。
1939年8月的那天,符竹庭在李家集村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他叮嘱同志们:“最近,国民党顽固派在一些地区跟我们八路军搞摩擦,制造残害我军政人员的惨案。同志们义愤填膺,要求坚决回击。我们一定给予顽固派有理、有节、有力地回击。但是,大敌当前,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不能让个别顽固派的行为影响了团结抗日大局。”
符竹庭让战士知勇进。
1938年底,“挺纵”派一位同志到商河县发动抗日武装斗争。这一带敌伪顽军、土豪劣绅、会道门等势力交织,地方党组织和民众基础薄弱。他心存顾虑,担心完不成任务。符竹庭对他说:“组织相信你的能力。因为敌情严重,斗争复杂,开展工作难度大,才派你去。你到那里要紧紧依靠地方党组织,依靠广大抗日民众。记住,暂时不要暴露,不要主动出击,积蓄力量待机而发。”
这位同志奋勇前往,但初战受挫,他十分难过地向符竹庭自请处分。符竹庭严肃地说:“给你一个处分能解决问题吗?要多找找问题的根源,不要灰心丧气。胜利的英雄好当,失败的英雄就不那么好当。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更要经得起失败的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我相信你经过这次事件,今后的工作会搞得更好!”这位同志十分感动,请缨再战,重返商河。不久,打开了商河的抗战局面。
三
符竹庭“撒豆成兵”,把一个政治部主任变成千百个政治部主任。
这“千百个政治部主任”,就是“挺纵”进入冀鲁边区后,符竹庭领导创办的《挺进报》《挺进月刊》,指导边区党委创办的《烽火报》,协助津南、鲁北特委创办的《火光报》《战士报》《斗争》等报刊,以及军队和地方的其他报刊。符竹庭亲自为创刊号撰写社论,撰写《关于平原作战时的政治工作》《我们生长于人民之中》等大量政论文章。报刊是无声的宣传员、战斗员,这一张张报纸,像一束束火把,点燃了干部战士的理想之火;像一柄柄正义之剑,刺向敌人的心脏,令敌人心惊胆寒。一首首抗战歌曲,像一支支冲锋号角,鼓舞八路军战士和千百万民众奋起战斗,打击日本侵略者。
军魂,经符竹庭之“手”,送达千百万抗日将士头脑里扎根。
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说,符竹庭是“军事上政治上都比较强,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刘少奇夸奖他“军政兼优”。
四
大智大勇乃为真将军。出奇制敌当是神将军。
1940年腊月三十这天,符竹庭和匡根山、齐丁根、王权五等,率领战士和商河县政府机关近千人,住进济阳县陈庄和罗庄,获悉住在济阳的日本鬼子出动一辆卡车,从陈庄西头公路去商河县龙桑寺一带“清乡”。符竹庭抓住战机伏击敌人,歼灭包括一名中佐在内的40余名鬼子,击毁汽车一辆,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30余支。随机转移到商河县沙窝、翟家村一带。
敌人恼羞成怒,派出3000多人尾追,春节这天凌晨包围了八路军。符竹庭镇定应对:“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必须趁夜间突围,撤回根据地。”符竹庭安排由匡根山和非常熟悉这一带情况的七连连长王皓民留下拖住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
强将手下无弱兵。
匡根山、王皓民指挥七连近200名战士立即在沙窝村东行动,造成部队向东突围的假象,吸引了敌人主要兵力。符竹庭等趁机率领主力武装秘密转移到沙窝村西边的翟家村,敌人原以为八路军要从沙窝村突围,对翟家村防守不严。八路军突然向敌人发起猛烈打击,撕开一道口子,冲出了包围圈。
敌人上当了。他们把仇恨全部发泄在七连身上,炮火轰击,机枪掩护,坦克、装甲车开路,步兵尾随其后,向七连阵地猛攻。日军的第一次冲锋被打退,敌人改变战术,除了炮火猛轰,还施放了毒气弹。七连指战员顽强反击,日军一次次进攻都没有冲破七连的前沿阵地。
下午,敌人从济南、德州、东光和惠民等地又调来大批援兵,驻济日军司令青松太堡指挥展开全面进攻。七连撤进村内,匡根山和王皓民命令战士们近战歼敌:敌人不到阵地前沿不打,不进村庄不打,不进宅院不打,和敌人展开巷战,坚持到天黑待机突围。
沙窝村村民自动加入了战斗,在每条胡同挖了陷阱,每座房子打了枪眼,挖了相互连通的深沟,沟内布散了三角尖,再用盖板伪装,每个交叉点埋伏着八路军突击队。村民拿出自家的大车、农具、桌椅板凳等,堵住路口、巷口阻挡敌人,抬伤员,送弹药,送水送饭——过年的饺子、包子、馒头、年糕。
深夜,敌人疲惫松懈。七连乘机分散突围,匡根山、王皓民带领30多名战士,换上日军军装大摇大摆地走出村子。惠民县委书记李毓芬和50多名战士,在房东王成带领下顺利摸出了村外。副连长孟广选带领30多名战士干掉敌哨兵,迅速出村。至此,七连全部突围脱险,和大部队会合。
沙窝一战,敌人动用了100多辆汽车、400多名骑兵、9000余名日伪军。符竹庭部与数倍敌人作战,歼敌900多名,击毁敌坦克车、装甲车、汽车27辆。八路军只伤亡60余人,奇迹般地胜利突围,创造了平原突围战的范例。
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从1939年9月,肖华率领“挺纵”分九批向鲁西、鲁南转移。1940年3月底,符竹庭带领“挺纵”政治部机关最后一批撤离冀鲁边区。
(原稿载于2020年12月11日《德州日报·德周刊》4版往事)
德州日报全媒体出品
作者 | 朱殿封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