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破产”审判助企发展|平原法院探索“府院联动”机制,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2020年,平原县法院在全市率先完成破产案件清理及僵尸企业处置工作,释放了1600余亩土地资源,切断了15亿元的担保圈,解决了4000余名职工的生活问题。”上月24日,平原县法院院长厚德顺在接受采访时说。

平原县法院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积极探索完善“府院联动”机制,以构建“市场化破产”审判模式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市场化破产”之路。

“僵尸企业”快速出清

在平原,提起华农食品有限公司,很多人并不陌生。

这家大型综合性企业成立于2005年,集面粉、淀粉深加工于一体。2014年9月,该公司停止经营,2020年7月被纳入“僵尸企业”出清范畴。根据审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华农食品有限公司负债率达到278.46%。

2020年10月30日,平原县法院依法受理华农食品破产清算案。

受理案件前,平原县及时启动“府院联动”机制,由相关部门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算,并就职工债权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在审理过程中,平原县法院突破一般破产案件审理周期长的常态,简化破产审判流程,合理确定破产债权申报期限,对管理人工作“对标对表”。最终仅用45天就快速高效审结,及时维护职工及各类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该案快速审结,为今后缩短破产案件审理周期提供了实践经验,达到了‘僵尸企业’快速出清目的。”平原县法院副院长张胜利说。

“烂尾楼”变成“风景线”

上月6日,以奇石文化为主题的“德百奇石园文化大集”正式开集,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烂尾楼”,土地完全荒废。

德百奇石园原址为三益钢材城。2013年,因钢材城关联企业间拆借资金,加之设计规划不合理,楼盘销售停滞、资金链断裂,成为“烂尾楼”。

2015年7月,平原县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依法判决解散三益钢材有限公司。判决生效后,原公司股东向法院提出强制清算申请。为保障案件高效运转,平原县法院一方面指定公司清算组为破产案件管理人,另一方面启动“府院联动”机制,对闲置土地进行处置,招募投资人。

经多方协调,最终德百集团承接了原三益钢材有限公司名下的土地,并投资兴建了德百奇石园,昔日“烂尾楼”变成了今日“风景线”。

造纸企业“换壳”起航

上月28日,走进平原三源荣纸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令记者意外的是,现在供销两旺的平原三源荣纸业有限公司,是由汇鑫生物浆纸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州沪平永发造纸有限公司两家破产企业合并重整后重新投入运营的。

因两家造纸公司企业法人盲目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两公司均于2011年初停产,职工、债权人多次上访,成了困扰当地政府多年的“老大难”。

2018年初,汇鑫公司与沪平公司破产清算申请案摆在平原县法院审判团队案头,审判团队思量再三:如果按破产清算进行处置,公司生产经营资质将全部作废,全部生产设备拆除后只能当废品处置。

如何进一步盘活资产,最大限度提高变现率?法官们主动出击,通过破产重整平台等多种渠道招募投资人,同时将突破口放在充分利用好公司1000多亩土地资源上。

通过“府院联动”机制,迅速确定投资人。通过筹集资金对金融债权进行收购,投资人先行垫付职工欠薪,将废弃资产进行重新盘活。在多方努力下,重整如期完成。投资人注册成立了平原三源荣纸业有限公司和山东利和迅能热电有限公司,现已全部投入经营。

“这起案件是平原首例造纸企业实质合并破产重整案件。我们创新破产审判理念,采取‘实质合并重整’的新模式,使‘病倒’纸企重生。”厚德顺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建新通讯员|王振洁 刘英君
编辑|李智群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