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与郭澄清是好朋友,作家浩然的山东情

著名作家浩然


著名作家郭澄清

作家浩然的山东情

□王有金

浩然一九六四年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举世闻名。在那文学作品缺少的年代,简直像久旱甘霖,浩然自身也心情激动。他说:“没有在山东昌乐东村的日子,就没有《艳阳天》这个作品,也就没有我浩然的今天。”

他是那么的知足,那么高兴,对山东的父老是那么的感激,他永远不忘在山东昌乐的日子,在东村的日日夜夜。

那是一九六○年的春天,他作为下放干部来到山东省昌乐东村,一住就是八九个月,后又当选为东村的支部书记。他天天与农民打交道,踏遍东村的田间沟坎,对村中的人员结构、土地、场院、水井、房屋,都了如指掌。

那是个生活困难的岁月,是三年自然灾害的中期,更是60年一遇的沧桑庚子年。大跃进后,国内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加之中苏关系紧张,苏联逼中国清还债务,国家极度困难。他就是在那种大环境下来到山东昌乐东村的。

他见证了山东人那种厚重、大度,见证了可爱的农民那种纯朴、互助、忘我、为公的精神。他认为,山东不愧为孔孟之乡,齐鲁大地的人和事就是他要写的,正是他要表述的,正是《艳阳天》中他要创造的角色。

他的房东叫田守业,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田敬华,一个叫田敬富,孩子的爷爷叫田明金,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他关心田守业一家,田守业一家对以浩然为首的工作组也十分照顾。中秋时,浩然有块月饼也给房东的孩子吃,到现在已经过去快60年了,当年只有七八岁的田敬富还记忆深刻。

那困难的日月,房东一家急需粮食,填饱肚子,但他们一家附近场院就有堆堆待打轧的成熟粮,他们一家颗粒不取。

田守业问浩然有买布票的吗,他想把每人一丈六尺五的节余布票换成钱,用来买粮食。浩然心领神会,把身上仅有的几元钱给了房东,救活了一家人的命。

浩然离开东村回北京时,又把布票原封不动地压在了房东家梳妆台的小盒子里,直至发黄。浩然就是这样对待人,对待弱者,对待难中需要帮助的人。

他与村民同耕种,共收割,一起打场。还到水库去参加繁重的挖土运土劳动。还经常参加县里、公社召开的一些会议,然后考虑如何把党的政策与村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好,落实好。

他细致地观察男女村民的生活与生产,点滴细事,这为以后创作《艳阳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也为《艳阳天》中的人物角色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塑造肖长春这个主人公,这个篇中英雄人物时,有些事,有些情节,也是浩然经历的。实际上,他就是《艳阳天》中的肖长春,是昌乐东村的肖长春。因为浩然是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代表。

浩然能在《艳阳天》中把各个角度的人物角色描述的那么细致,那么动人,那么引人入胜,就是他了解和掌握了东村人的实在劲儿。东村是山东千万个村庄的一个缩影,东村人也是山东人的典型代表。

《艳阳天》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作品。《金光大道》是讲的从互助组、合作化到人民公社的金光大道,是走集体化道路,走共同劳动,共同富裕的金光闪闪的光明道路。

浩然担任了东村首任党支部书记。他按照党的要求做,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做,按照基层党组织对党支部书记的要求做,克服了重重困难,熬过了自然灾害的岁月。同时,心中装满了好多东西,好多乡情村情人情的东西。他们住村结束临走时,村民们拿着鸡蛋小枣往他们衣兜里塞的场面,要求与他们合影照相的场面,他深深记在心中,他永远忘不了,也一直没有忘。

在塑造《艳阳天》中肖长春和《金光大道》高大泉这两个主人公及其它角色时,山东昌乐东村的那些村民,那些纯朴的山东人,就是他书中的人物原型,成了他随时可以提取的活生生的素材。

在以后的日子里,浩然先后五次回山东昌乐看望乡亲,看望曾打过交道的村民、房东,看望以后不断结识的昌乐人、山东人。

他曾带老伴去过,也带女儿春水去过,带他们去认亲、认家,认婶嫂大娘、父老乡亲。因为他已把山东,把昌乐,把东村作为第二故乡。那里给了他精神食粮,给了他苦和乐的记忆,给了他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

他五次回昌乐,人们像见了久别的亲人家人,问这问那,抓手拍肩,那么亲热;他又认识了那么多人,交了那么多知心朋友。

马进、郭建华、吴汉宾、田敬芳、田志文、徐竟成、萧云龙、秦晓鸣都和他通过信件。浩然在百忙中也都回过信,大都还成为常来常往的好朋友,无话不说的知心人。

浩然每次来山东,都愿意旧地重游,探望老友,回看乡亲,还去当年修建过的水库。他是个亲情浓浓的人,不忘恩情的人,人们觉得跟他有说不完的话,拉不够的家常,述不尽单位旧情。

他没有架子,也不摆架子,不会摆架子,炕头一坐,或小凳一放就拉了起来。乡亲们说,跟浩然说话没有拘束,更没有距离感,就像家人说话。

2017年秋冬时节,我去昌乐采访,在马进老人家,他讲了好多浩然在山东的事,在昌乐及东村的事,他边讲边哭,还哭出了声,哭得老伴还有了些担心,怕他心脏出问题。他怎么和浩然那么情深呢,浩然怎么给他留下了那么美好的印象呢。

同心同德是根本。浩然不管到什么地位,出什么大名,他都不变心,他也变不了心。给他一滴水,他涌泉相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有良心的人,这么一个纯朴善良的人。

我去昌乐时,昌乐人正在出版一本《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刚印刷完毕,人们还没见到,我非常期盼也有一本。据说是浩然在昌乐的所有资料都编入该书中。

之前,我也在马进老人家找了些资料并复印到手,但能有这本不就更好了吗。

我给昌乐文化局长老局长郭建华打电话,说明了心愿,他二话没说,叫我明早走时到他家楼下去拿,叫他爱人给我送下来,我按时按点拿到了那本书。

那本书,成了我家中、手中、眼中、心中的宝贝,常看不舍。我非常感谢郭建华同志,他确实也像浩然一样诚实待人,体现了山东人的厚重。

浩然在山东、在昌乐的日日夜夜,在回望昌乐的五次行程,都在那本厚厚的书里,来往书信,幅幅照片。

1960年,浩然(中)与田敬芳(左)、吴国瑞(右)留影

我去过三河市的浩然文学馆,馆中那千幅照片,那些作品、证书、人民来信,浩然给读者的回信,浩然用过的劳动工具,特别是浩然在山东昌乐的那些旧照,那些保存了近60年的黑白老照片,给我的印象最深,最值得回望.那些老照片,也都印存在《浩然与昌乐档案资料》中。 每当拿起那本书,就好像浩然在身边,在眼前。

浩然在山东有个非常好的朋友,那就是郭澄清。浩然与郭澄清都是同时代出生的人,又都是同时代的乡土作家,都以农村题材作为书写内容。郭澄清是山东人,是我村中的叔辈人,我了解他的为人处事风格,也知道他写短篇长篇的过程。郭澄清和浩然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书信往来不断,也在北京多次见面长谈。浩然从郭澄清身上更看到了山东人豪情满怀的性格,也学到了一些创作短篇的经验作法。

郭澄清大浩然三岁,但他在心目中拜浩然为老师,学习浩然创作长篇的气量和经验,也创作出自己独特的大作品《大刀记》。他还准备创作与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同一题材的大作《千秋业》,但由于身体原因,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浩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山东,几十年过去了,他与山东人的情谊,犹如泰山一样坚韧,犹如黄河一样绵长……

作者简介

王有金,德州银行退休干部。1969年参军。原籍山东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与《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为同村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作者 | 王有金

编辑 | 李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