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莲韵:童年的蝉鸣

童年的蝉鸣

□莲韵

在我的家乡,一到了芒种,蝉便出现了。先是试探性地一声、两声,似乎很怯弱的样子。

这个时候出现的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蝉,背部和翅膀上有棕褐色的花纹,和树干颜色一样,所以很难以看到它。这种小蝉的叫声很单一,又尖又细,像一根细细的长丝线,软弱无力,仿佛一拽就断。它们黄昏时从泥土里爬出来,不过不一定非要攀上大树,那些低矮的花草,或者是一个枯枝、小树也许就是它的栖息之处。爬到将离开地面就停在那里等待蜕变……

我们所说的蝉,一般是指那种大而黑的蝉。要等七月份才出现,这种蝉一叫,蝉的季节才真正到来。它的叫声嘹亮,肉质鲜美,所以是人们捕捉的对象。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的傍晚,我们每人拿一个罐头瓶子,或者捎上一根竹竿,早早地来到湾边那片浓密的树林里去找“蝉狗”。

蝉的出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时候尚早的话,蝉狗还躲在洞里,它会用前爪小心翼翼地将洞口先掏开一个小眼,自己藏在泥土里,伺机便破土而出。有的正在树干上爬,一下子就能逮住,有的则爬到很高的枝上,用手电筒一照,看得一清二楚,接着便用竹竿将其扒拉在地上。

最有趣的是蝉的蜕变,它先用那锯齿一样的爪子牢牢地在树皮上一抓,然后一动不动地慢慢积蓄力量。全身深棕色的硬壳,先是从背部出现一道裂痕,嫩绿的脊背渐渐拱起来,身体不停地抖动,很痛苦的样子。终于它露出了头部,抽出潮湿的皱巴巴的翅膀和腹部的足,最后只剩下仅有的尾部,这时候它会来一个惊艳的动作,腾空一跃,瞬间整个身体倒立。这样挂在风中半天,它的翅膀渐渐舒展,身体慢慢变黑。待晨风吹起时,便抖一抖翅膀,“吱”一声极快地飞向绿荫中了,留下一个空壳在树上。

小时候,曾经帮蝉脱去硬壳,结果蝉的翅膀却再也伸展不开了,很快奄奄一息。大概痛苦只有自己承担,才能完成蜕变,而别人是无法越俎代庖的吧。

蝉的一生都依附于树木。幼虫时,隐于地下靠吸取树根的液汁生存。在长达几年的幽居时光里,它在潮湿的泥土里自己拥抱自己,等待破土而出,等待生命的裂变,等待光明的到来。

因此,蝉的生命只属于一夏,在短短几周的生命里,它极力地歌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那一声声嘶鸣,都是对美好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由的呐喊,对生命的渴望!

夏天的午后,烈日当空,蝉在湾边以及人家房前屋后的柳树、榆树、杨树和枣树、梨树上歌唱,是蝉鸣更热烈更旺盛的时候。那叫声,时急时缓,或长或短,一时成了夏季的主旋律,它们的交响乐成了人们午休的催眠曲,编织成一帘细密的清梦,萦绕在耳畔。

整个夏天,蝉鸣不曾间断。很多时候人们竟忘了它的鸣叫,实在是因为这种声音是和夏天与生俱来的。只要有夏天,就有绿荫,有绿荫就有蝉鸣。

而对于从不睡午觉的孩子们,浓浓的绿荫成了我们的乐园。粘知了、找蝉蜕,忙个不休。知了带回家给贪吃的鸡鸭改善伙食;至于蝉蜕,那可是宝贝,它是一种中药材,供销社要收购,虽卖不了多少钱,但却诱惑着我们小小的心,满满一袋子蝉蜕换来几毛钱,已经很有成就感了。

“吱——”窗外蝉声又起,绿影婆娑,清凉的夏风,把那些美丽而温馨的记忆吹得渐渐远去……

(原载于2021年8月3日《德州日报》B3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