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教师梦
□周亮红
父亲今年70岁,一辈子主要身份是农民,也曾兼职过多种营生,但近年来跟我们念叨得最多的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民办教师生涯。
父亲说,他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可由于家境贫困,读完高中后就不得不回乡务农。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在父亲老师的引荐下,父亲在乡中学当上了民办教师。父亲说,头几年教语文,他得心应手。可后来,学校要开设英语课,无人可上,就让他先去进修3个月,回来就教英语。父亲原来学的是俄语,一下子要学和教英语,对于已经成家并有4个孩子的他来说,难度不小。但他没有退却,每天捧着英文课本钻研,见人就“好啊油!(How are you!)”,隔抽空就跑县城,带着学生们的提问去请教专家,硬是把第一届学英语的学生成绩带上来了。
后来,形势变化,父亲为照顾更年轻的同志,主动让出了转正指标,结束了教师生涯。
或许是当过教师的原因,父亲特别重视教育。我们兄妹4个,只有大哥因身体原因没有上大学,其余3个都是父亲手把手带出来考上大学的。那时农村条件不好,很多人劝父亲不要送我和姐姐读书,因为是女孩。可父亲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读书。不仅自己的孩子,只要看到村里有人失学辍学,父亲都会跑去做思想工作,有时甚至自己垫学费送孩子读书。
在父亲的影响下,大姐、二哥和我读的都是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和大姐都一直从事教师职业,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二哥虽也喜欢教师职业,在乡村中学教了几年书,可最终还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为此,父亲好几年都不肯和二哥说话。后来,还是舅舅出面,反复做工作,说时代发展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好好干,都是为社会作贡献,父亲才慢慢解开心结。
近年来,令父亲非常欣慰的是,大哥的儿子也成了教师。疫情期间,他在家与学生视频授课,父亲搬条凳子坐在他后面,专注地看着听着,偶尔课前课后还提出问题。母亲笑他:“你又不懂,不要打扰孩子干正事。”父亲反驳:“不懂就要问,才能跟得上形势。”回过头来,父亲对孙子说:“你们现在条件真是好了,坐在家里就可以跟学生上课,不过依我看,形式或许是变了,方法也有创新,但大部分内容还是没变。而且,最主要的是要有爱和责任心,这才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多钻研,不要‘半桶子水晃荡’。”孙子听着,连连点头。
父亲的教师梦在一代一代地接力和传承,在守正中创新。虽不惊天动地,谱写的却是实实在在、和和美美的时代之歌!
(原载于2021年9月7日《德州日报》B3柳湖·读书 编辑:孙玉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