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 | 德州一中: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

百年底蕴传承 创优本色不改

1929年,德州一中在国家衰败、民族危亡之际诞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德州一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学校教育独特的视角,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常年战乱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历史。

在近百年的奋斗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秉承一中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奋勇争先,共同培育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出了在上个世纪30年代投身革命的原铁道部副部长郭鲁,多年致力于航天事业的专家秦子增,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沈同等一大批优秀杰出校友,也有新时代下全省高考裸分第一名的于川,德州历史上首位女飞行学员张翘楚,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第5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实验第一和总分第一好成绩的陈庆雨。在当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国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中,也随处可见的一中志愿者、服务者的身影。如今,德州一中不仅是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面旗帜,更成为一张综合性城市文化名片。

明确发展方向 坚守教育初心

多年以来,德州一中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目标,坚持质量立校,遵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训,

坚持“三抓一注重”(抓常规、抓改革、抓评价,注重文化建设)的工作主线,形成了德州一中特有的德育创新和课堂教学改革两大办学特色,让这所百年老校一次又一次在变革中成长、在提升中发展。

方略目标,引领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发展,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把握发展机遇,对标国内先进名校,借鉴融合提出教学管理三大方略——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方略的提出,体现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尊重,也是对师生最大潜能的挖掘和调动。

激情教育提升士气。早午课前的激情诵读、“1121”课改下的激情课堂、激情跑操常态化极大提升了师生的精神面貌。

高效课堂提升效率。通过完善制定课堂教学标准、落实常规教学规范、狠抓学生日常规范和纪律规范、强化阶段性检测、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等措施落实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高效和持续高效。

精细化管理提升质量。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的系统化实施,让教学进一步规范,课堂教育教学与学生德育管理精准融合,实现了“教书”和“育人”的双赢再提升。教务教研部门科学规划学期学年教学任务,严格执行阶段性和学年性检测评估;后勤保障部门围绕教学一线服务,物资保障及时充足到位。精细、协调、高效原则下保持了管理服务与教育教学的高效运转和密切配合,又实现了无缝管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

为强化目标意识,学校确定了优秀生培养年年有新突破、重点大学上线率70%以上 和本科升学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教学质量三大目标。回望近10年,这些目标基本实现。

课堂改革,高效前行。提起教学改革,就不能不提始自2011年的“1121”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1121”的含义中透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这场改革的丰富内涵。即:一个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一个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两种课型——自主课、互动课;一个载体——导学案。

在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下,学校设置了自主课和互动课两种课型,所有教学设计都要针对两种课型来组织,一个学习内容要用一节自主课和一节互动课两个课时完成。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载体,也是互动课能否互动起来的载体。所有的教学必须在学生预习过的基础上,遵守“先学后教”的原则。通过两种课型的配合,不仅实现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而且做到了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两种课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一课改最终目的。

德育创新,育人为本。学校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礼仪责任”为核心开展德育创新工作,坚持“以德立校,立德树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学生美好心灵,以礼仪责任塑造学生儒雅气质,以红色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怀,以学校作为连接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德育场,提升学生的生命格局。

在德育这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阵地上,一中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也收获了感动和掌声。2020年7月9日下午,部分考完全部科目的考生在一中门口列队集合,再一次集体喊出一中校训“敬和忠仁,礼仪责任,勤奋好学,积极向上”,随后向母校鞠躬致谢的一幕更是引爆人们的泪点,而这一幕与两年前被多家知名媒体报道的毕业生离校前面对母校的深深鞠躬一脉相承,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是一中德育教育的本色体现。还有返校途中勇救坠楼儿童默默离开的一中学子,上班途中偶遇生病路人时送医并垫付药费后默默离开的一中老师……无数一中人用行动彰显德育教育的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始终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无论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还是纪念抗美援朝胜利,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无限的创意,通过红色歌曲、文章、书画、演讲以及板报画报,展示着对党、对祖国、对军队的热爱与崇敬。2020年秋季开学之初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和转发的真枪实弹军训活动,更体现了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创新。

提升状态,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学校自2017年开始全面提升教学状态。教学方面,结合“1121”课堂教学改革,狠抓常规管理,制定课堂规范化标准,实施“导学案、讲学案、测试案”三案并举,落实课改主题培训,完善评价制度,建设信息化平台……多项具体措施确保教学效率提升。管理方面,德州一中党建、人事、宣传等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2019年主题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全市教体系统先进模范单位,各项考评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职称岗位晋级,为其他单位提供了经验借鉴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每天的信息发布,成为社会了解一中的重要窗口。

2019年,一中辩论队挺进全省中学生辩论赛八强;自2017年开始参加的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更是让全国认识了德州一中,黑陶、运河文化等一张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通过一中学子走向全国。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一中学子展现的不仅是优异的学业成绩,更有家国情怀。

在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学校以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表现,被山东省委组织部、人社厅、卫健委联合授予“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德州市教体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新征程谋发展 坚定信念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迈入新时代的德州一中,无论是学校规模、校园特色,还是教学设施、文化氛围,都处于学校发展史上的最佳时期,既有历史的厚重底蕴,又有时代的特色标识。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德州一中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办学方略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方向,以课堂改革提效率,以德育创新提内涵。全体德州一中人也必将更加振奋精神、昂扬斗志,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建设一所充满生机活力的研究型、开放式、特色化的名牌学校,在创百年名校、创全国特色示范学校征程中真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德州一中版面欣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晓航 通讯员|苏海龙
编辑|孙耕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