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会议,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对“吨半粮”产能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创建‘吨半粮’示范区的决策振奋人心,宁津县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我们以开展‘百千万’高产示范建设为抓手,从耕地保护、良种繁育、地力提升、技术应用、规模经营、数字赋能等6方面发力,全面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力争先行先试打造标杆!”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冬的话掷地有声。
近年来,宁津县以融合思维、共享思维、工业思维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基础。
“饭碗”何以端得更牢?
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构建现代种业体系
9月14日,在杜集镇红庙村1000亩高标准农田里,一株株玉米“腰杆”粗壮、长势喜人。“再有15天就可以收获了,预计玉米亩产能达到650公斤。”村党支部书记张保成介绍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土地更加肥沃了,粮食自然能丰产丰收。今年夏收我们小麦亩产达到550公斤,比往年多了近50公斤。”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稳定提高粮食产能的基础支撑。去年以来,宁津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了6个高标准农田项目,面积达7万亩,涉及5个乡镇88个行政村。他们坚持“以井保丰、以河补源、丰蓄枯用、节水灌溉”的开发模式,优先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的地块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年新增主要农作物生产能力728.6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1743.26万元。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标准农田+”发展之路,在保店镇西回村北建设了蜜薯产业小镇,采用“龙头企业+基地”的方式,发展5000多亩蜜薯种植基地,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资金,投资1640万元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建设了通风式地窖及春秋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蜜薯种植产业。
实现粮食增产增效,良种是关键。良种繁育是宁津县传统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先后被授予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国制种大县称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审、省审品种29个,拥有专业化种子生产资质企业8家,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小麦良种加工自动化企业;成立了宁津良种智库,争取到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产业强镇中央资金扶持项目,获得全国制种大县奖励资金1000万元,宁津良种跻身“国家队”,“中华麦·宁津种”产业品牌越擦越亮。
“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整村推进订单收购制种,业务已覆盖全县16个村。”山东德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峰介绍。德发种业仅是宁津县良种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通过生产基地带动、合作组织聚合、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发展起100多个制种专业村,年繁育小麦良种达4000多万公斤,有1万农户搭上了产业富民的“顺风车”。
“当前,我们正全力构建‘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良种科研、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三方共赢。” 李冬说。
“希望的田野”靠什么耕耘?
数字赋能智慧管理 ,农业生产迈向集成式
9月6日,在宁津县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高素质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班开班。全县200余名农业带头人在这里进行14天的培训,农技专家现场讲解小麦高质高效绿色栽培管理、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使用等种植技术,提升农业带头人生产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现代农业科创中心是宁津县建设的全国首家以数字化为主题的县级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将农机、农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帮助生产人员决策,打造引领全县数字农业发展的“智慧大脑、神经中枢”。
科创中心一期建有农业大数据可视化大屏、电商直播平台、电商孵化培养基地、现代农业科普展馆、地方特色农业展厅、农业云课堂多功能厅、“宁津良种智库”专家工作站及农业双创孵化基地等。“科创中心一期系列子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我们引进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培训新型农民、推进农科普及、强化农业生产监管等工作进程,同时配套建设的农业双创孵化基地,为科研成果转化、创业梦想实践提供空间支持,打造农业新动能的孵化器和试验田。” 宁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振星介绍。
据了解,科创中心二期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整合全县农业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对农业基础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应用,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主要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种植业大数据平台、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农作物“四情”监测站、数字乡村数字中台、卫星遥感及自处理平台、数字农业应用微信小程序等,实现“一张图”监管,助力农业生产精准化、高效化、数字化。目前已启动建设5个农作物大数据信息采集站,正在更新卫星遥感数据,将于年底投入使用。
产业效益如何提高?
工业思维打造农业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也是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关键所在。宁津县坚持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园区,即以民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同步推进各乡镇特色农业园区建设。
民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宁津县着眼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积极探索,园区核心区8万多亩,涵盖3个乡镇(街道),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建设“一中心、两基地、六大功能区”九大板块。它采用“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管委会下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产业发展3个工作专班,明确了管理、建设、运营主体,确保园区建设有人管、有人建、有人研究、有人落实。
坚持一产延、二产连、三产展,做好“新六产”示范:
放大区域产业优势,做优一产。依托宁津传统农业大县优势,培育壮大了8家小麦良种繁育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小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推动小麦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0万亩。引进建设了自然之星有机果蔬种植基地,设施蔬菜产品直接走向华北高端市场。
内培外引龙头企业,壮大二产。总投资2.5亿元的北京东颐食品深加工项目一期竣工投产,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主食类产品1.4万吨,速冻烤红薯3万吨,速冻甜糯玉米3万吨。豪康制粉项目日处理小麦1500吨、挂面200吨。日生产馒头能力达100万个的金硕味美佳项目生产线安装完成……
借势农旅特色资源,拓展三产。总投资5亿元的农产品骨干保鲜冷链物流基地正在加快施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设综合楼、电商孵化基地、大型停车位381 个、加油站、冷链仓储建等。依托宁津县独有的杂技文化与蟋蟀文化,投资35.3亿元建设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构建“文化体验+旅游服务+田园综合体”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繁荣农旅事业的同时,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民天农谷园区的示范作用,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以农业‘新六产’示范县为载体,着力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带动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让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李冬坦言。
在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上,宁津县已建成14处乡镇特色产业园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4家,3万多小农户融入产业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晓颖 通讯员|张修雷 编辑|李艺
审核|王育恒 终审|高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