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行走乐陵,黄绿相间的庄稼地,枣红叶绿的枣林,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农田,处处生机勃勃,丰收在望,展开一幅别样的乡村振兴画卷。
乐陵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实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扛起“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三面大旗,努力实现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第二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第一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第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21年8月18日《人民日报》10版头条刊发《量质并重 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山东乐陵2021年小麦总产量提升1.41%》,在全省产生良好反响。
田间地头党旗红 助农兴农当先锋
9月3日,乐陵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员和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宣讲+田间课堂”的方式,把实用技术送到农户家中。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农业部门要争当先锋队,党员干部要争当排头兵,聚焦群众关切和需求,让鲜红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王三峰介绍说,今年以来,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党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农村农业实际问题相结合,把专题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实现党建与农业农村工作的同频互振。
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共有党员110名,下设乐农、兴农、振兴三个支部,各支部结合工作职能,不断创新党建载体,探索发展“党建+”模式,把党的建设优势转化成为乡村振兴破难点、攻重点、做亮点的强大引擎。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党委荣获“乐陵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名党员获乐陵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党史演讲比赛、党史知识宣讲、党史经典朗诵……乐陵市农业农村局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活动,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党史精神”清明祭扫活动、“农田边”的学党史红色经典诵读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把党史送进广大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心中,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进一步坚定了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除了党员干部的“流动课堂”,乐陵市农业农村局还精心打造了党建文化长廊。在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区,“发扬时代精神”“有声图书馆”等内容丰富的展板引人注目,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长廊”,让广大干部职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这种形式灵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们全面了解了党的光辉历程,也更加感到重任在肩,激励我们必须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为乐陵市乡村振兴贡献农业人的力量。”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夏其文说。
抓实减损增效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据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反馈的数据显示:2021年,乐陵市夏粮种植面积86.8万亩,同比增长0.46%;总产40.9万吨,同比增长0.98%,今年夏粮再获丰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妍说,为此,乐陵市委、市政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安排,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工作。近年来,乐陵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5万亩,占全市粮田总数的75%。5月19日,全国小麦高效生产技术现场观摩暨交流研讨会在乐陵市举行。目前,孔镇镇6万亩粮食绿色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完成,成为高效农业种植新亮点。2021年度1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顺利推进。
“我们严格按照‘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机宜耕’的要求,打造有特色、有规模的高标准农田。”李妍说,项目区小麦亩可增产40公斤,玉米亩增产55公斤。
不仅如此,乐陵市农业农村局还抓实抓细粮食生产每个环节,落实粮食减损增效等关键环节。按照“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丁坞建立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站,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植保与物联网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病虫预警测报水平。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乐陵市农技站、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为中心,以各乡镇街道基层农技人员等为技术骨干,建立全市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同时聘请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农技专家为顾问,不定期为基地、农户提供指导,开展培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积极开展绿色防控。
以乐陵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为主,探索建立农作物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持续深入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今年以来完成省、市两级农产品抽检任务82批次,开展食用农产品常规定量检测560批次和定性检测5000批次。
擦亮特色品牌 打造食品名城
9月8日,乐陵在德州市率先启动核心关键技术难题“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新模式,首批入选的7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涉及金丝小枣、调味品等农产品加工。
“披挂上阵”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的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乔旭光说:“‘揭榜’后,将带领团队深入分析乐陵金丝小枣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市场需求变化,研发新产品,力促小枣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振兴。”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为农业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是乐陵市擦亮农产品品牌,打造食品名城的重要举措。
乐陵市农业农村局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成立金丝小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南部生态区小枣标准化智慧化种植基地3个,推广矮化密植新技术和金丝4号新品种。建设了调味品产业孵化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级研发中心,发布全国首个调味品指数。同时,在南部生态区,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药材(试验示范)种植基地(百味园),种植中药材品种28个。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1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建成人才培训基地4处,马铃薯主食化样板示范工程顺利推进,“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德州科技进步特等奖。
突出品牌创建,引领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组织优势特色农产品企业参加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北京国际农产品展览会等大型展会;成功召开乐陵市区域公用品牌“乐膳好食”授牌暨培训会,20家企业获得第二批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中谷淀粉糖、乐家客成功申报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孟氏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全国信息化示范基地。为乐陵市鑫联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发放三品一标奖补资金20.6万元,“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1个,认证面积达到95.7524万亩。“乐陵金丝小枣”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深化三产融合 激活振兴新动能
白露节气一过,乐陵的万亩枣林就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赏秋色、品美食、晒美景,走的时候用特色农产品将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秋日暖阳下,游客享受了乡间美景,枣农鼓起了腰包,昂起了笑脸,勾勒出乐陵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要发展好现代高效农业,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走三产融合的路子。”李妍说,正因如此,近年来,乐陵市着力推进农业三产深度融合、生产要素相互渗透,在做优“一产”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产城融合。
围绕调味品产业发展,瞄准加工类企业需求,大力发展辣椒、大蒜等现代化种植基地,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王屯辣椒种植基地,2020年9月召开全省乡村振兴“辣椒三产融合”现场会、德州市特色产业现场会。依托30万亩枣林,推进总投资1.6亿元的4大类9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枣品种改良和优选工程,扩建提升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建设枣树智慧大棚、南部生态区金丝4号枣树基地和(郭家)林果产业基地,打造朱集镇国家级现代农业(红枣)产业园。依托全国唯一的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内最大的马铃薯原种培育基地,提升800亩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和300余栋微型薯原原种繁育大棚,争创国家级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以黄夹镇和梁锥新村为基地,打造马铃薯小镇,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孔镇镇、大孙乡、杨安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并实现群众入住。孔镇镇孔兴社区、朱集镇高厦檐社区正有序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成效显著,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2021年5月《迈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以“三产融合”探索乡村振兴“杨安路径”》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黄夹镇获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杨安镇、朱集镇入选全国首批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贾鹏 记者|胥爱珍
编辑|王露
审核|王育恒 终审|高铁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