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半粮”创建 | 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高点定位 打造“吨半粮”核心示范区

9月25日,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动员大会召开。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作交流发言。

高点定位 打造“吨半粮”核心示范区

禹城市委书记 滕海强

近年来,禹城把粮食安全摆在重要位置,用好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机遇,以提升资源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三产融合”为路径,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设“三产交织、产城融合”的特色产业小镇,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省首批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等荣誉称号。

一、品牌赋能壮一产,打造供应链。把传统农业作为二产的原料、三产的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园区86处。用好禹王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品牌,发展大豆种植6.2万亩;近期,农业农村部唐仁健部长专程来禹,赞誉我们培育出中国“豆王”。依托麦香园、五得利,发展优质订单小麦20万亩,培育“北纬37度优质小麦”品牌,入选山东沿黄优质小麦产业集群。建设伦镇、辛店三产融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依托东君、蒙天两个奶企和伦镇视界牧业、辛店维多利亚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引进牧草种植基地、粪污资源化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实现绿色种养一体的循环产业链,入选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二、融合联动强二产,延伸产业链。打造“奶链、玉米链、大豆链、小麦链”四大链条,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医养健康全产业链。“奶链”年产鲜奶、奶酪等乳品20万吨,是全国乳品产业链最健全的生产基地;“小麦链”,以麦香园、五得利等为龙头,是全国最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大豆链”,以禹王集团为龙头,是中国最大的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深加工基地;“玉米链”,以保龄宝、百龙创园为龙头,是世界最大的功能糖生产基地。“四大链条”培育涉农上市公司3家,总税收占全市工业税收的48.3%;禹城耕地80万亩,但每年可加工小麦200万亩、大豆300万亩、玉米400万亩。

三、对外开放促三产,提升价值链。连续四年把农民丰收节变成涉农产品推广的展销会,今年同步举办电商云购物节,线上线下相结合,叫响“禹种不同”农产品公用区域品牌,展示禹城产品,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德州日报等媒体全程宣传报道;腾讯网全程现场直播,点击量超2000万,互动量超37万。

各位领导、同志们!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德州市审时度势,在全国首倡“吨半粮”产能建设,扛起解决全国粮食安全的大旗。禹城作为大禹治水成功之地,也是黄淮海开发成功之地,把“吨半粮”产能建设作为继大禹治水、黄淮海开发后,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一定全力以赴走在前列、闯出路子,在全国创出经验。

一是高点定位抓布局。邀请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规划1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推进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全覆盖。全面提升改造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智能管理,打造“吨半粮”核心示范区。

二是集中资源抓投入。资金倾斜,将“吨半粮”产能创建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每年列支1000万元资金。政策引导,将各级各单位向核心区投入的项目资金,列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调动干部积极性。

三是科技支撑抓服务。深化与中科院、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在我市核心区转化。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分片包干,把技术指导落实到农民和地块,实现技术服务无死角、全覆盖。

四是特色链条抓延伸。做好医养健康产业强链延链文章,引进培育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全功能完备、衔接密切、配套完善的全产业链,确保在终端化、品牌化上实现新突破,带动农业产能提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德林 编辑|苗欣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