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德州市残联聚焦残疾人群体,25处“如康家园”就近助残

10月16日,记者来到齐河县晏城街道“如康家园”,3名肢体残疾人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10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围坐在一起加工宠物玩具,通过自食其力一天能挣十几元钱。这个由晏城街道联合九如城康养中心共同建设的“如康家园”,今年5月正式投用,目前已服务残疾人员36人,有14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如康家园”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残联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总抓手,以解决残疾人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为总目标,办实事、出实招,全市25处“如康家园”试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在10月11日举行的山东省西部片区“如康家园”建设现场观摩活动上,德州经验得到高度评价。

党建引领,聚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和关注。目前,我市共有持证残疾人13.03万人。其中,16至59周岁智力残疾人8928人、精神残疾人10828人、重度肢体残疾人12879人。”市残联理事长刘芳介绍,建设“如康家园”正是聚焦16周岁以上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上不了学、出不了门、离不了人、就不了业”等急难愁盼问题,为他们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等服务。

今年3月,我市将“如康家园”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副书记“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完成时限,同时作为市政府专项督查内容进行月调度、季汇报。市残联制定了实施方案,以党建引领“如康家园”建设方向,实行班子成员对13个县市区分包责任制,分片区进行专项督导。

截至目前,全市25处“如康家园”全部运营,为397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748人提供康复服务,居家服务78人次,333人次享受文体娱乐服务,276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服务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

提到“如康家园”的好处,乐陵市丁坞镇王保村村民王志勇赞不绝口。王志勇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要有人看护。丁坞镇“如康家园”试运营时,他就将妻子送到那里。“我上班时把她送去,下班再接回来。她在那里有人看护,还能干点农活,‘如康家园’帮我们一家大忙了。”王志勇说。

“日间照料服务契合了残疾人家庭的需求,给残疾人家庭提供了方便。辅助性就业增强了‘如康家园’的吸引力,让残疾人想去、愿去。”乐陵市残联工作人员王燕告诉记者。

“把贴心服务延伸到残疾人身边,是‘如康家园’的追求。”刘芳说。我市“如康家园”建设严格按照省级试点标准执行,积极完善并规范实施辅助性就业服务管理制度、日间照料管理制度等10多项制度,着力优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做到将残疾人吸引来、服好务,力求“服务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

坚持融合发展,保证长效运行

如何在建得好的同时保证长效运行,是市残联在“如康家园”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残疾人需求和基层实际出发,不盲目求全求大,做到一家多能、一园多用、规范管理、安全运行。”刘芳说。

我市有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坚持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形式,鼓励支持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动员引导社会公益组织结对帮扶,目前已形成医院共建型、养老机构共建型、小微企业投资型等多种“如康家园”建设模式。宁津县柴胡店镇鹤翔“如康家园”依托鹤翔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主要服务精神、智力残疾人。齐河县焦庙镇“如康家园”选址在该镇残联贾市社区工作站,建设运营方为齐河坤泽钢琴有限公司。“就业是残疾人最有效最直接融入社会的方式,我们重点强化辅助性就业项目,选择简单易学且收入相对较高的,如串珠、手工花制作等。不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技能。”焦庙镇“如康家园”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3名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辅助性就业。

“‘如康家园’的建设打通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力争2至3年内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如康家园’全覆盖,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真正做到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刘芳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马乐 通讯员|刘娜 张兆坤 编辑|苗欣
审核|朱代军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