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五位一体”实施雨污分流,打好水污染攻坚战

10月25日举行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书记李干杰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城镇“雨污分流清零、黑臭水体清零”两个清零,彰显了雨污分流、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作为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城市防洪内涝、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乐陵市以建设生态强市为目标,围绕构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实施“五位一体”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污水进厂、雨水进河、各行其道”,每年可实现COD削减225.96吨、氨氮削减49.35吨,每年可节省水资源费用500多万元,有效地改善提升了水生态环境,2020年水污染治理考核全市第一名。2021年10月14日,在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乐陵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五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协同推进,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结合乐陵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特征,以“河湖连通、活水循环”为抓手,整合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城管及市中街道、云红街道等部门单位工作力量,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统筹人员、设备、车辆等资源力量,密切协作、有效配合,一体化推动工作落实,实现从“分治”到“共治”,形成全行业、全链条、全领域齐抓共管局面,破解了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 水环境、水生态制约性难题,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加快了水环境生态功能恢复,实现了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采用 PPP 模式建设城区生态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及老城区雨污分流制改造项目,完成社会融资12.5 亿元,项目顺利推进。

控源截污,打造多元化治理模式。突出以控源截污为核心,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先后实施河道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染监管强化、配套管网建设等工程, 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实现水环境综合多元治理,整体提升水环境质量。2020年以来,累计投资15.73 亿元,对49条市政道路及72个老旧小区内部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升级,新建3座污水提升泵站及 配套管网,对现有的排水管网进行疏通清淤,既提高了雨水可利用率,又减轻了污水处理厂末端治理压力。组织开展“清四乱”“清河行动”“清违清障”等水资源整治专项行动,在758.6 公里河道范围内清理重点违建160余处。目前,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建、违占等违法情况基本消除。2021年, 投资3500万元实施70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提升改造,投资3000万元提升7个乡镇驻地污水处理站收集范围,污水管网全覆盖。

治理修复,优化联动式管控布局。注重将水生态保护及修复与雨污分流有机融合,探索建立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三水共治”模式,统筹实施河湖连通循环工程,建设李连池泵站1座、节制闸6座、橡胶坝1座,桥梁19座,对14条骨干河道清淤疏浚39.1公里,贯通了马颊河、跃马河、马家沟三大绕城水系,构建了“南部生态区内循环、城区中循环、环城大循环三套水循环系统”,实现碧水绕城、清水润城。开展生态湿地修复,沿水系建设城市公园12个、湿地3处、湿地公园5处、枣林花海120亩,形成了水体洁净、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水系景观。

生态回用,构建开放式水资源利用系统。有的放矢将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后用于生态补水、城市绿化、道路浇洒等,推动中水再生循环利用,增强非常规水源收集利用,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先后投资7000万元,实施了跃马干渠及枣林湿地 EPC工程、 盘河湿地工程,实现了对乐陵市城区2座污水处理厂每天6万吨的尾水生态净化及生态回用,满足了河道的生态用水需求,河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目前,乐陵市生态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完成75%,五洲中大道、开元大道、文昌路、渤海路等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铺设雨污管网约30km,管网疏通约61km,完成园丁小区、怡然居等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72个,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群众满意度达98%。

科技支撑,探索数字化监管体系。结合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和需要,为推动雨污分流更加精准精细,乐陵市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引入水环境综合治理,借助“两山”生态环境智慧平台,探索建立数字化全过程自动监管体系,对饮用水、排污管网等生态环境敏感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在主要河流流经区域日常巡查机制基础上,购进先进的便携式水质监测仪,第一时间掌握河流水质状况。同时,为更加有效的开展河流断面监管工作,采用太阳能蓄电、夜视系统、移动数字终端控制, 通过5G信号传输,保障了监控的连贯性和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实现对河流断面24小时全天候监控,实时掌握水量、水体动向及各类突发性状况,确保水环境质量及水生态系统 健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胥爱珍 通讯员 | 刘敏 郝坤

审核 | 钟伟 终审 | 胥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