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足迹 | 杨忠:精忠报国留英名

他是长征红军干部,1938年9月,随萧华来到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在一次突围时牺牲——

杨忠:精忠报国留英名

□本报特约撰稿人 朱殿封

惠民县淄角镇烈士陵园里,南北路西侧北端松林中有一排烈士墓,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政治部主任杨忠烈士墓坐落于此,墓碑上刻着四个醒目大字:精忠报国。

杨忠,原名欧阳吉善,江西省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人,是长征红军干部,1938年9月,他随萧华来到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当时,德平县(现为临邑县德平镇)驻扎着国民党杂牌军曹振东的一个旅。国共两党联合抗日,萧华派遣杨忠和政治部主任王品山、特派员刘甲英、李青山等12名政工人员到曹振东部队工作,曹振东安排干部分批到八路军驻乐陵的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学习。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闻知,威胁利诱曹振东,委任他为山东保安第五旅旅长,逼迫曹振东赶走八路军政工人员。此时的曹振东不想与八路军彻底撕破脸皮,留下杨忠帮助工作。杨忠在曹振东部队一年半时间,他宣传国共团结抗日政策,开展教育、争取、团结、改造士兵工作,对振作官兵抗日士气产生了很大影响,八路军的被服厂、医院等后勤机关住在德平附近也不受侵扰。杨忠撤出曹部后,其影响仍在发酵,以致促成1945年部分人员抛弃伪顽势力投降我军。

1940年,杨忠任鲁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龙书金任副司令员。9月上旬,部队在陵县(现为陵城区)义渡口整训,侦知日伪军集中兵力要来“扫荡”。杨忠立即部署转移,龙书金带领一营到商河方向活动,司令部带领三营住东纸坊和西纸坊,骑兵连、教导队住司令部以北村庄,二营营部带领五连、八连住徽王村,七连住孙良全村。12日早晨,二营同一个小队鬼子和300多名伪军在徽王接火,三营九连、十连各一部迅即支援,下午两点许结束战斗,全歼日伪军,俘虏日本兵小岛考其马。

战士将小岛考其马押送到司令部,杨忠对他说:“你不要害怕,八路军优待俘虏,我们的毛主席、朱德总司令说了,对你们给予宽大待遇,不侮辱,不责骂,不杀头,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你们的,真的不杀我?”小岛考其马听后瞪大眼睛疑惑地问。

杨忠说:“不但不杀你,还给饭吃,给衣穿,给治伤。你愿意回家,发给路费;回部队,送你走;要和家人朋友通信,也提供方便。”

小岛考其马慢慢抬起头说:“我回国的不行,回去要坐牢的。归队,时间超过一星期,会被杀头的。”

杨忠说:“要是那样,我们现在就可以放你走。”

小岛考其马有些感激地看着杨忠说:“我的上当了,长官欺骗了我们,说当了八路的俘虏就被杀掉。可是,我杀了你们的人,你们不杀我。你们吃糠菜的,给我吃米面鸡肉,这样好地对待我,八路的,对我大大的好。”

杨忠说:“我们尊重你个人意愿,如果你愿意,可以留在我们的队伍里做事。”

小岛考其马说:“我愿意加入八路的队伍,早日打倒日本军阀,回家的团圆。”

之后,司令部安排小岛考其马到“反战同盟”学习,进步很快,学习结束回到鲁北支队,当了反战同盟“冀鲁边区支部”支部长,成为共产主义者(当时外国人在中国不能叫共产党员,只能叫共产主义者)。

1941年2月,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成立,边区部队奉命整编为115师教导旅第六旅,旅长邢仁甫(后叛变),政委周贯五,杨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十六、十七两个团。7月,教导六旅兵分两路,第三次执行“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连接的任务。北路由十六团团长杨承德和政委陈德带领从无棣县出发,在黄河入海口以西渡河,与八路军清河区三旅主力会师。南路由教导六旅政治部主任杨忠、十七团团长龙书金和政委曾旭清带领十七团和敌工科、警卫连、侦察排、骑兵排及反战同盟冀鲁边支部等1000多人,沿庆云南下惠民、济阳、商河三县日伪统治较为薄弱的交界处,开辟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创造条件实现两区主力会师。

此前,教导六旅已两次南下执行“打通”两区任务。1941年2月19日,十六团政委陈德率2000多人首次南下向黄河进军。行至德平县的孔镇、徐家(现属乐陵市),日伪军出动3000多步兵、300骑兵、3辆坦克、50余辆汽车截击。十六团与敌人激战10多个小时,于黄昏撤出战斗,退回根据地,第一次“打通”失利。

3月3日,教导六旅代旅长、政委周贯五和杨忠、李启华率主力5000多人再次南下,到达商河县兴隆镇、贾桥、武家村一带,获悉敌人前来“扫荡”。边区党委和教导六旅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磋商认为,这一带是新区,群众基础比较弱,应该打一仗扩大八路军的影响。于是主动出击,在徒骇河北岸摆开20里的长蛇阵。3月15日战斗打响,敌人投入两万多兵力,卡车80多辆、炮10多门、坦克数辆。徒骇河畔枪炮大作,杀声震天, 战斗空前激烈。杨忠率十六团在兴隆镇正面阻击来敌,利用房屋、堤坝等有利地形,打退敌人一次次冲锋。团长杨承德左臂中弹坚持在前沿指挥战斗。激战一天,取得毙伤日伪军500多人的胜利。傍晚,部队在夜幕掩护下化整为零主动撤离。

7月初,周贯五与杨忠带领旅特务营突破敌人的防守渡过黄河,迎接由鲁南转道清河区赴任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清河区领导人景晓村同周贯五、黄骅、杨忠等人彻夜长谈,商定今后打通两区联系的步骤:第一步,在黄河两岸发动民众,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权,使目前的敌占区逐渐变成我军的游击区和根据地;第二步,选择适当时机组织一次两区部队的联合行动,沿海边打开一条连接两区的通道。

这一次,杨忠、龙书金是为“第一步”而来,配合十六团行动。9月3日,杨忠、龙书金率一营和政治部机关、骑兵排驻扎惠民县淄角镇徒骇河北岸的夹河村,曾旭清政委率三营驻扎北边的陈牛庄(前牛村、后牛村、西瓜陈村)。这里是敌占区腹地,北面是日伪重兵聚集的惠民县城,南面15多公里是黄河。周贯五、黄骅等率部在商河县的龙桑寺一带作为策应。

9月4日中午,日寇根据情报,从惠民、济南、商河等地调兵,加上刘景良的顽军共2000多人,分六路乘50多辆汽车突袭八路军驻地。夹河村驻军发现时敌人已接近村庄,战斗在村东头打响。杨忠率领旅政机关和一营迅速向村北突围,经过一片开阔地时遭到敌人十多挺轻重机枪火力封锁,不少战士倒下去,敌工科长杜杰和旅政总支书记陈天冲牺牲,团长龙书金负伤倒地。危急关头,小岛考其马用日语喊话迷惑了敌人,他端起机枪扫射,掩护部队发起猛烈冲锋,战士们一鼓作气杀出包围。

杨忠率领部队向陈牛庄靠拢,欲与三营会合。接近村边,一阵激烈的子弹扫过来,跑在前面的几个骑兵猝不及防被打下马。原来,陈牛庄也遭到敌人偷袭,曾旭清派往夹河村送信的通讯员中途牺牲。为牵制吸引敌人,减轻夹河村我军的压力,曾旭清带领部队边打边向西北方向撤去。

这时,密如蝗虫的日伪军围上来。杨忠大喊一声:“快走!”他一抖马缰,带着部队向西南方向冲去。穿过周家村,刚到李家村南一片豆子地,又冒出一股伏兵,又是机枪火力封锁他们突围的道路。狭路相逢勇者胜,杨忠命令部队集中一切火力向敌人开火。骑兵战士冒着敌人的弹雨,挥舞着战刀,怒吼着,一阵风似的穿过去。趁敌人慌乱之机,战士们直扑上前撕开一道口子。就在即将冲出险境时,敌人的机枪又狂叫起来,杨忠重伤坠马,他挣扎着向豆子地深处爬去……

下午,枪声停了,附近的村民冒着危险在田野里搜寻负伤的八路军。李家村的李振荣等人在豆子地里发现了杨忠的遗体,从他身上的遗物(一块怀表和一枚私章)辨认出殉难者是赫赫有名的杨司令,时年32岁。乡亲们十分敬重这位抗日英雄,挥泪掩埋了烈士的遗体。龙书金、辛国治和一大批伤员在村民救护下化险为夷。

杨忠烈士牺牲后,冀鲁边区党政领导主持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1941年10月13日,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向总政治部发电报告惠民夹河战斗的情况。电文说:“二纵队到冀鲁边区,他(杨忠)即任支队司令,辗转鲁北,坚持鲁北反扫荡战争,他在战士和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对鲁北根据地之创造,建树了无数的功勋。”“杨忠的牺牲,不仅是我党我军的损失,也是国家民族的损失……”

1946年12月20日,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在杨忠率部开辟的游击区——商(河)、济(阳)、惠(民)三县交界处设置“杨忠县”。1949年5月, 根据中央关于为纪念烈士所改县名一律恢复原名的精神,杨忠县改为惠济县,1950年5月撤销。

(原载于2021年11月26日《德州日报·德周刊》3版往事)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朱代军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