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施 工 事 故 预 防 知 识(一)

1.建筑施工的五大伤害是什么?

  建筑施工是公认的高危行业,具有以下公认的“五大伤害”:

  (1)高处坠落高处坠落一般被列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事故发生概率极高,约占各类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并且伤亡危险性极大。

  (2)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对人身造成的伤害,其中包括高处落物、飞蹦物、滚击物及掉物、倒物等造成伤害。

  (3)触电发生人员触电的意外伤害事故的情况很多,主要有:施工中碰触施工现场周边的架空线路而发生的触电事故;起重机械在架空高压线下方作业时,触碰裸线或集聚静电荷而造成触电事故等。

  (4)机械伤害机械设备都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的,而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运动的,特别是旋转运动,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形式是绞伤和物体打击伤害。

  (5)坍塌由于坍塌的过程产生于一瞬间,现场人员往往难以及时迅速撤离,不能撤离的人员,会随着坍塌物体的变动而引发坠落、物体打击、挤压、掩埋、窒息等严重后果。

2.建筑职工如何做好职业病防护措施?

  (1)尘肺病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并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制度,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按标准正确佩戴扬尘防护口罩,杜绝超时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电焊工尘肺、眼病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需要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坚决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超时工作现象。

  (3)手臂振动病防护措施直接操作振动机械易引起手臂振动病,因此需要这类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穿戴好振动机械防护手套,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超时工作现象。

  (4)职业性中毒防护措施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容易引起职业性中毒。因此需要这类岗位职工持证上岗,正确佩戴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超时工作现象。并需要职工提高中毒事故中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5)职业性耳聋防护措施高强度、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职业性耳聋,机械操作或相关职工应对噪声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声污染。施工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超时工作。

  (6)高温中暑防护措施高湿高热环境下,人容易引起中暑。用人单位应该为有中暑危险的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汤,防中暑药品、器材等。职工需要减少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并熟悉中暑情况发生时的救人与自救能力。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审核 | 张志宁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