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德州经开区民警:给群众满满安全感

1月3日上午10时25分,正在龙山大道巡逻的城区巡逻防暴三中队民警张延松、白杨接到110警情后,立即赶往郭家庵社区,并现场调解了报警人田先生和邻居因养犬扰民问题引起的纠纷。

从接警到社区,他们只用3分钟;现场调解居民矛盾,他们用时30分钟。

“屯警路面,接警后最近的巡逻车可直接到达事发现场,力争实现‘5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处置’的要求。”城区巡逻防暴三中队队长曹起超在谈及巡逻工作时表示。

城区巡逻防暴三中队共有警员96人,分为3组,按照三班两运转模式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宋官屯及晶华北两大网格的路面巡逻防控及110接处警工作。在没有警情任务的情况下,民警有序开展网格内治安巡逻盘查、设卡查缉、跨网格警务等工作,一旦网格内巡逻警员接到110接处警指令,要做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对于求助类和简单纠纷类进行现场处置。

西起岔河以东、东至减河东大道、南临德城界、北接河北界,共计61.1平方公里范围内,如何用好现有警力维护好辖区治安,是经开公安分局一直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深化110接处警改革、打造城区巡防新模式,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处警”的工作思路,围绕“预警、接警、派警、出警、处警”五个环节,在城区实行以城区巡逻防暴三中队和巡警大队为主的动态接处警勤务模式,做到有警接警、无警巡逻,全力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每个区域的治安情况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结合实际制定巡逻方案,才能把现有的警力真正用在‘刀刃’上。”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副政委陈雷说,分局在对辖区环境进行系统评估后,综合考量全区城区面积、警情数量、治安状况和案件发生时段、区域等特点,以“5分钟到达现场处置”为要求,将辖区分为行政中心、宋官屯、新城、晶华北等4大网格和5个驻勤点,其中,4个大网格又分为12个小网格,警力分散到网格内。如遇特殊情况邻近网格的处警力量作为增援梯队,根据指挥中心警情指令增援处置,达到“聚则成拳、散则成网”的效果。

在网格化布警的基础上,分局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将位于东风路减河大桥东侧的原白桥公安检查站进行高标准整体改造,建成宋官屯警务工作站,同时配备警务站视频专网、实现监控覆盖,购买80部图传执法记录仪,可实时监控巡逻车辆周边路段治安情况。

在工作站内,记者看到,指挥室一侧的大屏幕上,民警正在通过分布辖区各处的视频探头开展视频巡逻。

工作中,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实行扁平化、点对点指挥,动态布警、就近处警、快速反应,突出“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确保每起警情第一时间快速处置,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提高接处警效率。同时实现了车辆人员实时定位、视频实时传输、监控大范围覆盖、对讲机随呼随应,做到了街面警力动态掌控,执法全程跟踪监督。

连续多年,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在全省公安机关群众安全感调查“开发区序列”中都名列前茅。

1月3日晚上9点多,澳德乐时代广场工作人员下班后陆续离开。在东风路,城区巡逻防暴三中队民警仍在开展巡逻防控工作,以此震慑潜在犯罪,及时发现嫌疑人员。时代广场工作人员表示:“无论回家多晚,都能看到在街头闪烁的警灯,心里很放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春芝 通讯员|张春法 张玮
审核|李榕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