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花了”3万亿,山东人为啥愿消费、敢消费?请看大众日报这组文章

2021年山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多年保持缩小态势;CPI涨幅1.2%,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124.2万人找到了工作……这份经济答卷,有质量、有活力,也有温情、有温度。

其中,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好于全国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山东人为啥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1月23日出版的大众日报推出本报评论员文章《读懂数字里的民生温度》,解读报道《扩容升级,消费强力拉动经济增长》,欢迎关注。

■本报评论员文章

读懂数字里的民生温度

——四谈开局之年的山东答卷

□ 本报评论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考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民生改善是最真切最温暖的诠释。

细数2021年山东发展成绩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9.0%;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多年保持缩小态势;CPI涨幅1.2%,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124.2万人找到了工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卫生、教育等社会领域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样一份有质量、有活力的经济答卷,传递民生温度,凝聚发展信心,暖人心怀、令人振奋。

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是为民价值理念的生动体现。疫情冲击之下,相较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人民群众更关注就业门路能不能更广一些、钱袋子能不能鼓一点等切身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一项项经济发展指标,实则是一个个群众“幸福指数”。以此审视山东发展成绩单,经济增速、规模的增长固然可喜,但更令人欣慰的是,面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转型难关,我们始终都把“为民”摆在价值序列最前端,让发展红利不断有效转化为民生福祉,让奋进的脚步牢牢踏在人民需求这个根本落脚点上。

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也是一种发展智慧的集中彰显。只有让更多人能够分享发展红利,才能为扩大内需、激励消费、激发内生动力创造条件。比如说,疫情之下,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好于全国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4%,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人们之所以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所依靠的,正是居民收入增速跑赢了GDP增速,是温和上涨的CPI保证了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是各项政策举措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支撑保障。可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做好民生工作,既可以扩大内需、改善消费预期、有效对冲疫情冲击,还可以创造新的增长点,释放长期增长潜力,推动经济长效发展。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山东路径。只要我们坚持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既追求效率又注重公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实干创实绩、以奋斗促富裕,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扩容升级,消费强力拉动经济增长

□ 本报记者 赵小菊 孙源泽

2021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是什么?答案是消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具体到山东,2021年,全省消费市场呈现明显的稳健前行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3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和3.5个百分点。

新业态为消费扩容

春节临近,工作繁忙,年货哪里买?疫情影响,年货怎么卖?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商家而言,这都已不是问题。打开任意一个网络购物平台,各地特色年货任选,同城商超甚至可一小时内送达;积极参与网上年货节的商家则在一直紧张备货,潍坊凯旋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船鲜生新零售”淘宝店铺年货节开售1小时内,红酒、坚果等年货产品销售额就达106万元。

“居民消费习惯的线上拓展与商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促进了网上销售的持续快速增长。”省统计局贸易处处长王慕然介绍,2021年,我省网上消费高位运行,全年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17.6%。

在高密柏城电商创业园,以服装销售为主的蔡国强转型做电商之后,店铺的年均盈利比原先实体店翻了好几倍,一年的营业额达300万元。像这样的电商企业,高密柏城电商创业园已经孵化了100多家,年交易额超过2亿元。而这样的电商创业园已在全省多点开花。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是实现提质扩容的重要手段。“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线上消费额的不断增长。”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商贸流通研究所所长商庆竹表示。据统计,去年我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9.1%,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22.6个百分点。

为培育消费新业态,我省去年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建设县域直播电商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推动重点电商平台新业务在我省落地。淘宝直播济南直播基地于9月份在济南落地;抖音电商在我省临沂和威海落地两个直播基地,两家基地进驻商家均达上百家。

“聚焦新消费模式拓展,2021年我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14.1%。”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介绍。

传统消费提档升级

当线上消费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选择、新习惯,线下商超是不是必然“风光不再”?去年11月26日盒马鲜生济南经四路万达店开业时的盛况给出了否定答案。当日,店门口热情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队,平均进店时间达1小时,万达商场的整体客流创造了近三年来的新高。

据济南盒马总经理张东征介绍,情侣、家庭、年轻闺蜜和兄弟、白领是到店最集中的四类客群,其中80%的消费者是80后、90后。这类消费者的共通点是追新尝鲜、关注生活品质,更追求到店的体验感。

线上的消费便利并不能取代“逛街”的乐趣。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我省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8180家,比上年增长38.4%;实现零售额826.9亿元,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不过,要想吸引消费者,传统商业体系需要不断优化供给、提升品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山东近几年城镇化率明显提升,这部分新城镇化人口和城镇内原有的中等收入群体组成了规模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动了山东的消费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表示。

“升级类消费增势强劲。”王慕然介绍,一方面,传统消费品提档升级,全年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通信器材、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1.5%、54.3%和69.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8.6%、34.2%和13.7%;另一方面,智能型消费成市场亮点,限额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1.1%、26.0%和64.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5.2%、42.8%和52.8%。

消费升级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城市商业体系的丰富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我省启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工程,济南、青岛、烟台3市获批国家级试点,临沂、东营、滨州、济宁4市被评为首批省级试点城市。

筑牢提振消费根基

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21元,比上年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7%。“疫情以来各地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对释放居民消费需求贡献明显。”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德禄表示,“各地加大消费刺激力度,消费拉动性明显增强,城乡消费协同性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我省坚持稳政策、增收入、提信心,助推全省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向好。”陆万明介绍,去年我省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专项政策给力、“内外循环”发力、消费升级有力、线上消费加力的明显特征。不过,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关键是要让消费者想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进一步筑牢提振消费的根基。

比如,放心的消费环境。去年,我省扎实组织开展放心消费全域创建,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朱昆峰介绍,全省参与放心消费创建并作出承诺的市场主体已达678万户,基本实现应创尽创。同时,大力推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全省承诺推行无理由退货的实体店经营者达19.86万家,促成退货商品430.62万件,涉及金额5.57亿元;推动在消费集中场所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8100多个;全省公示各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7.16万家。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深化放心消费全域创建,着力构建集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部门监管、政府领导于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再比如,收入的不断提升。据统计,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6元,增长7.6%;农村居民20794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6,比上年缩小0.07。近日,省政府印发《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若干政策措施》,从稳步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52条切实举措,这将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