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里的老德州|耿棨昌追宝

耿棨昌追宝

□郭峰

近读德州博物馆副馆长吕宏伟先生新作《德州出土墓志研究》之《东魏渤海太守王偃墓志》,其中有这么一段:“光绪二十二年(1896)耿棨昌跋,光绪丙申□权□篆知此石失数年矣,□邑绅有以见于历下,言者因访下落获返璧焉,真迹来归,其恋故土欤?延令耿棨昌识。”

查史料,王偃,南北朝时太原晋阳人,其墓碑发现时,距清光绪时已1000余年,历史久远,所以颇显珍贵。

那么,耿棨昌是谁?这么珍贵的墓碑是怎么失而复得的呢?现在又在哪里?

民国版《陵县续志》载:“耿棨昌,字遇春,清光绪二十二年来陵,政尚威严不阿党类。”耿棨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陵县县令。王偃墓碑是光绪元年(1875年)出土于陵县东门外三里河刘家庄北,也就是现在的陵城区三里河村北100米处。到耿棨昌来当县令时出土已经22年了。光绪十八年(1892)以前,这块墓碑一直保存在县衙院里,而且专门有个碑亭保护着。俗话说,见钱眼开、见财起意,这个宝贝让人动起了歪心思。这个人就是耿县令的前任,县知事方名洋。方名洋也算是个有知识的人,深知这墓碑价值,又见这碑形制不大,长宽仅半米有余,所以在临离任时,偷偷做了个仿品放在原处,把真品带到了济南,妄图据为自己有。

但是世上就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耿棨昌到任后,就一直听坊间有传言说县衙里的这方石碑是个赝品,耿县令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四年中,不动声色暗暗查访。最终追查到方名洋在陵县时的一个学生恰恰知道此事,耿棨昌就让这个学生给方名洋传话,让其归还。一开始,方名洋还不想承认。耿就让那个学生把整个过程写下来,寄给他看,并说,如果不还,就上报。铁证如山,“方惧,始璧返焉。”

真相大白。大家感激耿县令追宝的功德,集资做了“完璧归赵”匾敲锣打鼓送到县衙,向耿县令表示感谢。耿县令自己也非常兴奋,高兴之余,同时也为了对此碑验明正身,以防日后再被仿冒,就在碑首上刻下了本文开始的文字,以志纪念警示。

然而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墓碑已失,所幸有拓本传世。

有关耿县令的资料很少,甚至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最终到了哪里,但是,历史仍永远记着他,记着他为政一方造福一地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