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1+4+N”模式打造“薪津”公益岗品牌

“俺常年在村,对村里人熟,这次村里疫情防控,俺主要是在村口执勤,给外来人员登记,让大家都戴上口罩,定期给村里消消毒。能为村里疫情防控做点事儿,心里踏实啊。”3月28日,刚刚担任津城街道小店村疫情防控专员的李安芬说。

“以前村里疫情防控专员少,现在有了公益性岗位,每月给发工资,调动了困难人群的积极性,也给村里疫情防控增加了底气。”津城街道小店村党支部书记于延良说。

李安芬的就业,得益于宁津县新一轮城乡公益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今年以来,宁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宁津县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实施方案》,宁津县人社局着力打造宁“薪”聚力、“津”快致富的“薪津”公益岗品牌,稳步扩大城乡公益性岗位规模,打出“1+4+N ”组合拳助力推进工作落实落地。

“1”即坚持“共同富裕”。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宁津县人社局着力打造宁“薪”聚力、“津”快致富的“薪津”公益岗品牌,主要面向农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低收入人口、残疾人、大龄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设立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设施维护、社会治理“五大类”公益性岗位,一方面在做好原有村卫生保洁员、安全巡查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等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另一方面,督促各乡镇根据乡村需求开发乡村疫情防控专员、乡村快递代办员、乡村帮扶互助员等新岗位。2022年宁津县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940个,目前上岗1561人,通过兜底就业走上了富裕路。同时创新打造宁津“智慧劳务”app信息平台,采集全县劳务人员基本信息26.59万人,建立动态更新的人力资源供求数据库,为全县劳动力提供人岗精准对接提供就业大数据。

“4”即坚持“四办模式”。一是县里“顶格办”。宁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出任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人社、农业农村、财政、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的领导小组。以“顶格战法”努力打造城乡公益性岗位“宁津样板”。二是部门“合力办”。人社局会同财政、民政、农业农村、残联等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落实政策、人员认定、待遇兑付、监督管理等工作,做到信息畅通、整体联动、配合高效。三是人社“帮包办”。人社局制定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细账,成立由党组成员带队、2名副科级干部为成员的6个帮包小队,下乡帮包12个乡镇(街道),对公益性岗位开发、报名审核、岗位管理等方面予以指导和督导,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做到安置对象精准、岗位类型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安置成效精准。四是镇村“公开办”。乡镇(街道)在岗位开发、岗位发布、组织报名、上岗公示等方面做到全程公开,各村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做到应安尽安、专人专岗,确保公益性岗位公益为民。

“N”即坚持“N+管理”。一是建立公益性岗位数字地图。采用“大数据动态监管+网格化无缝衔接”的方式,从“入职-到岗-签到-离职”四个网上监管阶段,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大数据全方位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规范化档案。二是实行“法人”负责制。以每个乡镇(街道)公益性岗位组织为一个网格,实行法人负责制,与财政、民政、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做到跨部门数据共享核对,确保对每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做到“底数清、履历清、动向清”。三是依托第三方量化考核。人社局健全公益性岗位考核管理制度,镇村依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用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续聘意见、诫勉谈话、解聘等措施,有效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问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冠震 王斌 编辑|李艺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