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 乐陵文庙里的数字玄机

乐陵文庙里的数字玄机

李文龙

乐陵文庙,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是乐陵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奇妙的人文情怀。

来到位于乐陵市中心开元路与兴隆街的十字路口,远远就看到了红墙环绕,青砖黛瓦,绿树成荫,草色入帘青的文庙景区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有着653年历史的国槐:从东南看,有凤来仪,从西北瞧,蛟龙探海。而主干有七,正对应着天上的七星,还有八方来财,九雏凤引,十全之福……您只要带着膜拜的眼光,虔诚的爱心,来到古槐前,总有心仪的寄托。

来到庙门前,先不要急着进去,回头观瞧,就看到刚刚走过的三组三级的台阶,分别代表感知、感念、感悟的理念,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时,走上庙门前的六步台阶的三步,抬头方看到蓝底金字的“文廟(庙)”二字,含有四句诗:一点一横长,一撇有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广,双十分上下,文圣日月长。

进得门来,就踏上了明朝的官道,也叫阳光大道,它长18.8米,宽5.8米,是乐陵仅存的一段明朝古官道的遗迹。官道两边矗立着六棵侧柏和两棵古槐,与门口的古槐同龄同寿。迎面就是尊者、长者、可亲可敬的通高3米的至圣先师孔子雕像。著名学者钱文忠先生用六句话二十四个字总结:至圣先师,万世师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孔子像后,就是高9.98米,长20.8米,宽11.8米的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庑殿顶式建筑。有人问,文庙大成殿为什么不建成高十米的?十全十美不好吗?这就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即: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宁可不够,不可过头。

进入大成殿,就会看到整个大殿有里外12根红漆木柱擎立,里面8根,外面4根,殿顶及飞檐斗拱都是铆榫结构,没用一颗铁钉。2007年4月修缮复建时,曲阜古建的老总用仪器勘验后说,你乐陵的古人太厉害了,六百多年,整个大殿才动了几毫米。

大殿正中,就是通高4.38米的孔子塑像,两边分别是曾、颜、子(思)、孟的四配塑像。顶上悬挂着三块明清皇帝的题匾,从左往右分别是咸丰帝的“德齐幬载”、康熙帝的“万世师表”、嘉庆帝的“圣集大成”。

墙上彩绘的是十二幅孔子圣迹图,其中一幅描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路过乐陵,乐陵百姓助圣人以车轴,帮其修车辇的“乐(lao)人助车”的典故,并由此引发了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感慨,而且这句话被用在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

大成殿左右分别是长21米,宽3米的东西厢房,大成殿后分别是三跨庑顶的崇圣祠和训导处。

文庙院内还有数不胜数的文竹、杏林、银杏及麦冬等,可谓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作者单位:乐陵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于春芝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