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草长莺飞。在禹城市房寺镇陈寨社区北面1000多亩的麦田里,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两台自走式喷灌机,喷出一道道彩虹,寄托着主人的希冀和梦想。流转这片土地的是房寺镇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厚鑫。看到当前小麦长势,刘厚鑫激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通过科技壮苗,我的苗情转化得这么好。年初的时候惨不忍睹,典型的‘一根针、土里捂’,是农业农村局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啊!”
2月14日全国“三下乡”和冬小麦“科技壮苗”启动仪式在禹城市召开。禹城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成立了11个技术指导组,奔赴各镇街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行动。他们对全市“吨半粮”种植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高素质农民和部分农户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发放明白纸和技术挂图,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并录制技术视频发至“农民朋友交流群”。
刘厚鑫作为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科技示范主体,多次参加培训。2月24日禹城市科技壮苗推进现场会就是在他流转的土地里召开的。今年他根据专家的指导,对麦田分别进行了冬前和春季两次镇压。同时将春灌时间由小麦返青期后移至起身拔节期。由于年前撒施了200多吨有机肥,他结合减肥减药技术,由原来的亩施40公斤复合肥改为15公斤尿素,不但苗情长势喜人,而且成本大大降低。兴奋之余,刘厚鑫神秘地告诉我们:“还有‘神秘大杀器’没有告诉你们。我为此还差点弄了个笑话。”
原来禹城市去年开始推行“减垅增地”模式,刘厚鑫听了措施讲解后,有了大胆的想法。“这么好的措施,为啥我不用。”他说干就干,在众人不理解和冷嘲热讽中,把保留了十多年的田垅全部去掉。由于疏忽,小麦种子还是按常年用量购买的,但是播种的时候却出了大问题。“农机手说我的麦种少准备了150多亩地的。”“怎么可能呢?一亩地用多少麦种我自己能不知道吗,是不是你们把播量调大了?这可麻烦了,今年的麦子肯定得大量倒伏了……”
就在二人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刘厚鑫的哥哥刘厚志赶来了,“你忘了咱们使用的减垅增地模式了?”刘厚鑫这才恍然大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还真没想到用了这个模式后能增加这么多耕地。”原来他采用的“减垅增地”措施可增加耕地10%至15%。“相当于我一下子多了150多亩地,稳稳当当增收了20万元钱啊!”他激动地说。
除此之外,由于刘厚鑫善于学习应用农业科技新技术,2021年禹城市的水肥一体化项目也落户到了他家,给他新上了240余亩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作为一名“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新农民,他深切感受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流转的1000亩耕地通过无人机施肥仅用两天全部完成,有了水肥一体化设备春灌仅用6天时间。“原来春灌浇大水、施大肥,再加上浇返青水,费时费力还费钱;现在通过减肥减药节水,产量却不减。听说市里启动了‘粮王大赛’,我已经报了名,今年我要争‘粮王’!”刘厚鑫自信满满地说。
禹城市自科技壮苗行动开展以来,农技人员下乡262次,共计举办培训班115场次,受益农户9600人,发放明白纸、科技挂图各4000余张。根据最新的苗情调查,目前该市小麦长势明显好转,一二类苗达到85%以上。
五月的禹城,丰收在望。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宋延涛 通讯员| 王秀芬 编辑|宋延涛
审核|王育恒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