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李兴智:40年前我的那次高考

40年前我的那次高考

□李兴智(陵城区)

1978年7月,我在本公社的社办高中毕业,作为国家恢复高考政策后的第一届正式毕业生参加高考。

高考前填报志愿时,考虑到考中专总比考大学容易,而且考上中专也能跳出农门,我向老师提出想报考中专的个人想法,但老师和校长都不同意,老师说:“你们上学这十多年,正是整个‘文革’时期,在学校是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全国各地学校也基本差不多。你是学校两个高中毕业班150余名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学校还靠你争荣誉。你要有信心,争取考出最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在老师鼓励下,我填报了大学志愿。

高考前一天(7月6日)的下午,我和5个同学带上各自的被褥和3天考试所需的干粮咸菜,骑车到离家15公里路的县第五中学去参加高考。

尽管县五中离家只有15公里路,但那时我们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出远门,大家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十分新鲜。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在路上我们还是边骑车边欣赏着公路两旁的景色,有说有笑,兴致勃勃。

骑行近10公里路时,公路两旁成行的大杨树更加郁郁葱葱。路旁有一村庄,村头的一棵大杨树上挂有“皂户杨”三字的村名指示牌,树下有几个人老人乘凉。我们骑车走到树下,一个同学不知是因为马虎确实把“肥、皂”二字弄混了,还是故意给大家逗乐,看着村名牌随口喊出了“肥户杨”三个字,我们一愣,随后哈哈大笑。树下乘凉人也都笑起来,其中一人笑着说“咱这里就是产肥皂呀!”另有一人则揶揄道“皂、肥都不分,你们还考什么大学?”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给我们一行考生讨了一个不祥的彩头。

在县五中高考三天多的时间十分煎熬。每顿饭我们吃的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干粮和咸菜,学校负责每顿饭把干粮给熥一熥并提供热水。由于天太热,第二天,带去的干粮开始变味,第三天,就难以下咽了。而最难熬的还是夜里,20多名考生挤在3间学生宿舍的大通铺土炕上。7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夜里,宿舍门窗大开还是热得不行,身上不盖床单蚊子肆意叮咬,全身都蒙上床单又浑身冒汗。一夜下来,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浑身还被蚊子咬了很多疙瘩,第一天考试,头脑就昏昏沉沉。第二个夜里,仍是如此,第二天的考试,精神恍恍惚惚。第三个夜里,由于困得实在不行,顾不得蚊子叮咬,我昏昏睡去。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忽然觉得脸上喷溅上什么东西,并闻到一股酸臭味。我一骨碌爬起来,原来是和我睡在一起的同学由于吃了发馊的干粮在呕吐不止。同学见将呕吐物溅到我的脸上连连向我道歉。我也觉得十分恶心,急忙跑到宿舍外的水管旁冲洗,并让同学也出来冲洗干净。回到宿舍后,我又帮同学打扫了一下他的呕吐物。由于这一番折腾,我和这个同学一直到天明再也没睡着。第三天的考试,我只感觉头隐隐作痛,好在总算坚持了下来。

也许是我们那代人的命运使然,也许是当时社办高中教学条件不太具备的因素,也或许是当年高考环境太差、个人无外出生活经验的原因,那年的高考,虽然我的成绩还是在全校最高,但仍因低于高考分数线十多分而落榜,辜负了学校和老师的希望。

 数年后,与已担任德州市某中学校长的那位呕吐的同学相聚,回忆我们那年参加高考的经历时,同学仍然对当时不慎呕吐溅到我脸上的事感到不好意思。

又到一年高考季。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对高考越来越重视,为保障考生考出好成绩,各地所采取的措施越来越细致和温馨。为国家发展进步自豪,为当今莘莘学子庆幸!



作者简介:李兴智,德州市作协会员,曾任陵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