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刘宇
阅读提要
夏粮丰则全年稳。在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的这场硬仗中,有湖北安陆的一份贡献。5月,147台联合收割机从安陆出发,辗转多个省份,抵达各小麦主产区收麦,历时将达3个多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选择其中一支队伍,千里追访,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苦与乐。
又是一年夏收时节,自5月中旬起,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渐次成熟。
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跨区作业成为丰收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支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机队伍就像候鸟一样,从湖北开始一路向北,收割丰收的喜悦。
这个群体,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麦客”。在庞大的麦客大军中,有一支来自安陆的队伍,他们走南闯北10多年,尝尽酸甜苦辣。6月6日,记者驱车近600公里,追随他们来到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商丘迎来湖北麦客
——免费通行,一路绿灯
追上麦客,不是一件容易事。
6月4日,记者联系麦客吉文平时,他和同行的麦客们正在江苏宿迁收麦。
6月5日,吉文平发来微信:当地下雨,决定转战到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6月6日,记者赶往夏邑县,与他们汇合。
从南向北,千里转战,对这群麦客们来说,已是常态。
安陆位于我国“北麦南稻”的交界线上,每年,麦子从这里随着纬度向北渐次成熟,安陆的麦客们收完自家的小麦,便收拾行装外出跨区作业。
吉文平从事跨区作业12年,今年5月27日,他带领11名麦客,驾驶7台联合收割机,从安陆出发,按照他们的计划,行走路线依次为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河北,一直作业到9月份返回。
吉文平告诉记者,麦客一般是成群结队,互相好有个照应。“搭档组合”往往是夫妻、兄弟或父子,一人负责开车,一人负责招揽生意、测量麦田等。
安陆王义贞镇的黄兴海是此次队伍中最年长的麦客,他今年60岁,已与妻子一同“南征北战”10多年。
河南是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也是他们的必经之地。眼下,河南小麦进入丰收期。小麦收获期短,从成熟到收割,不到一周,麦收,抢的就是时间。
早年,当地农民只能靠人力收割,劳动强度大,一遇雨天,收割不及时,麦子就会掉落或长芽。如今,麦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安陆从事跨区作业早,起于2006年。安陆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仁学介绍,最开始出去的只有10台,现在每年稳定在100台以上。
手持跨区作业证、健康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吉文平们”可一路畅行。在高速公路夏邑出口,记者看到,来自安徽、山东等地的联合收割机川流不息,所有跨区作业车辆一律免收通行费,并优先放行。
进入河南省,农机手每天自动接收到两次气象信息和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信息。不仅如此,农业农村部开通了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电话,农机手有困难,可拨打电话求助。
80后的阮熊和阮小熊是兄弟俩,他们今年第一次来河南,感觉到服务很贴心。
6月6日晚上7时,记者见到了“吉文平们”。他们看到家乡的记者,面露惊喜。
与朱楼村的约定
——做得好,自然有回头客
“我们这儿麦子熟了,你什么时候来呀?”6月6日晚上,刚刚抵达夏邑,吉文平就接到夏邑县朱楼村村主任张新云的电话。
“明天就来!”吉文平一口答应。
朱楼村是吉文平去年带队收割的一个点。当时作业结束后,留下了联系方式。
6月7日早上7点,吉文平带着两台收割机来到朱楼村,几位村民早已等候在田边。
70岁的刘须敏种了5亩地,播种、施肥、收割全靠社会化服务。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先后来过多个省份的农机队,但他仍然等着湖北的收割队。
“湖北人收麦子的技术好,线路直、留茬低,边边角角都收到了。”刘须敏领着农机队来到自家田块。
第一件事情,测量。农机手夏木平拿出装有GPS的测亩量仪,轻点屏幕,采集点的经纬度、面积、海拔等信息立即显示。与刘须敏确认面积、商定价钱后,作业开始了。
轰鸣声响起,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来回穿梭,夏木平是老把式,一番熟练地操作,不出一个小时,5亩地收割妥妥地完成。
经测量,一亩收获1400斤小麦。“真好!”刘须敏高兴得像个孩子。
夏木平告诉我们,现在国产收割机性能很好,功率大、损耗低,作业效率大大提升,一点都不比进口的差。
农机队的服务,起到了很好示范效应,原本观望的村民纷纷排队等候。见此情形,吉文平紧急调运两台收割机过来支援。
喝水的间隙,吉文平告诉我们,现在全国各地的收割机多了,竞争激烈。不过,外出收麦的时间长了,老机手们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路线和据点,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撞。
吉文平和他的团队几乎不缺活干,在吉文平看来:服务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做得好自然有回头客。
“一般来讲,熟手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吉文平去年花13万买了一台国产雷沃收割机,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万元,预计一年半就能收回成本。
夜幕开始降临,朱楼村600多亩麦子收割过7成,吉文平他们准备加班加点。“有时忙起来,通宵不休也是常有的事。”
四台收割机,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挺进。晚上10点,终于完工。
“明年欢迎你们再来啊!”离开时,刘须敏和几位村民送来几个西瓜,以表谢意。
千里转场最怕“停工”
——收割机开到哪,服务保障跟到哪
在外作业,最怕的是机械出故障。
“一耽误就是一整天,等修好,活也泡汤了。”李道贵在外作业十多年,经验丰富。不过,这次倒霉事还是被他碰着了。
6月8日下午4点,李道贵正在作业时,突然一阵异响。
跳下车一看,发现卸粮筒中一根轴承断裂,小麦卡在里面出不来。
李道贵赶紧拿起电话,拨打雷沃公司的服务热线。对方告知,离他10公里的高速公路口,有一个流动维修车。
二话没说,李道贵将收割机运上拖车,踩着油门赶了过去。
在高速公路口,记者看到,这里聚集了东方红、雷沃等七八家农机公司的流动服务车,一辆车配备两三个维修人员,车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配件。
“麦客们走到哪里,我们就跟随到哪里。”雷沃公司维修员王小军已经24小时没合眼。
王小军介绍,公司服务系统对每一辆出售的农机,都能进行实时定位。夏收期间,全国派出几十辆流动服务车,分布在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
认真察看完机器,王小军对李道贵说:“修起来比较麻烦,估计得2个小时。”
李道贵蹲在一旁,点了支烟,叹了一口气:“看来今天是干不成活了。”
李道贵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他们出发前会随车备一些易损坏的零部件,如果遇到一些小毛病,就自己维修。
对于年轻的农机手,外出跨区作业之前,都会进行专业维修培训。80后农机手黄永洲到河南的第一天就遇到机械故障,自己修理几个小时,仍然搞不定,最后大家一齐帮忙,才解决问题。
驾驶室是温暖的港湾
——以车为家,有苦也有乐
暮色降临,劳作了一天的农机手们陆陆续续收工,回到镇上的加油站。
这家私人加油站,是他们这几天的歇脚处。在这里,他们要给收割机加油,也要给自己“加油”:洗澡、吃饭、睡觉。
“他们都是以车为家。”加油站袁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方便过往的麦客,两年前,加油站新建卫生间,提供热水方便洗漱。
加油站旁的空地上,停着来自各个省份的收割机,作业归来的农机手们忙着对机器进行全方位检查。
安陆队伍中,最先回来的是阮氏兄弟。简单地洗去一天的尘土,两人来到旁边的小饭店,点了两个小菜。
这是他们今天的正餐。麦客们大都是在收割机上站立作业,机器一运转起来,驾驶室温度高达50℃,一天下来,又热又累,根本吃不下饭。
“早上吃碗方便面,作业中途饿了,就拿面包垫垫。”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阮熊似乎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说话间,修完车的李道贵、聂兰夫妇回来了。由于错失下午的生意,此时的夫妇俩,一脸沮丧。
“没事,明天再努力。”看到记者,李道贵勉强挤出笑容。
晚上10点多,吉文平和几个人也收工回来了。洗完澡,男人们聚在一起,聊起今天的收获。女人们则提来两桶水,蹲坐在车边洗衣服。
“走,吃饭去!”吉文平吆喝一声,大家有说有笑地出发了。
由于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他们在镇上寻到一家提供盖饭的福建小吃,当作“定点食堂”。
进店后,一人点了一份盖饭,再加上一瓶冰啤酒,累了一天的麦客们迎来这一天中悠闲的时光。
谈生活、谈孩子、谈未来……大家眼神中满是憧憬。闲聊中,时间很快到了晚上12点,该回去睡觉了!
大家三三两两往回走,加油站依旧灯火通明,他们各自钻进驾驶室,把座椅放倒,铺上薄被褥,用布把前窗玻璃遮盖,不足两平方米的温馨“小窝”里,两人蜷缩而睡。
我们不忍继续打扰,开车离去。夜深了,月色下的村庄,多了一份静谧。还未收割的麦子,正等着与他们明天的相遇。
记者手记
跟随安陆“麦客”,体验跨越千里的麦收之旅中,我们有一个很直观的体会,就是国产收割机越来越多了。
在七八年前,外国大型联合收割机雄霸市场,国产机器几乎难以容身。
随着跨区作业规模不断增长,国内农机装备企业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投身联合收割机的研发与制造。由于性价比高,东方红、沃得、雷沃等国产农机正成为农机手们的首选。
国产农机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国际先进大型农机相比,设计研发、制造能力、工艺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采访中,不少农机手反映,驾驶室的设计有待提升。一般来讲,收割机有两种机型,一种装有驾驶舱,但在作业时,前窗玻璃被灰尘遮盖,几乎看不清前方,有时空调坏了,狭小的空间更加密闭闷热;另一种无驾驶舱的机型,灰尘直接扑面,不少农机手因此患上咽喉炎或肺炎。
我们曾登上一款无驾驶舱的收割机,体验麦客的工作状态。站在收割机上,耳边只有“突突突”的马达声,厚厚的灰尘扬起,眼睛无法睁开。跟着收完一亩,身上全部是灰,口罩里也钻进了麦渣。
“希望设计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农机手们对国产农机充满期待。
国产农机要想真正占领市场,靠打“价格战”恐怕难以长久。正视差距,准确地找到市场的痛点,快速推出效率更高、性能更优的产品,国产农机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链接
孝感农机服务
年创收超16亿元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宇)眼下正是夏种夏收夏管的时节,孝感不少农户当起“甩手掌柜”,“田保姆”们在田间地头唱上了主角。孝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孝感有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622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8.8万余人,去年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超过16亿元。
孝感是农业大市,随着不少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田保姆”应运而生。孝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王文丰介绍,在这些“田保姆”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主力军”。
经过多年发展,孝感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有180家,社员6292人。其中,22家被评为“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被认定为“全国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这些合作社探索出了菜单型、保姆型、流转型、链条型等多种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安陆市晨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孝感最早的“田保姆”之一。理事长肖明庆介绍,该合作社主要提供三种服务,一是菜单型,就是将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不同环节的作业服务,明码标价,由农户点单。二是保姆型,把生产全程农机作业服务统一打包,价格优惠,农户自愿托管。三是流转型,即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租赁土地,规模经营。
还有一些专业合作社以服务“综合农事”为主。他们与农场签订作业范围协定,将流转土地分成若干家庭农场,确定“田管员”职责、作业内容和标准。通过规定统一的耕整、播种、植保、收割机械化作业价格,由合作社统一调度。
王文丰介绍,目前这些合作社内部已实现“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培训、管理协调、维修保养、作业标准、收费标准,合理调配,保证“机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据统计,农机户加入合作社后,每年作业收入比以前“单打独斗”多2万至3万元。
图一:夕阳下夏邑县的麦田。
图二:聂兰在刘集村用GPS测量仪测量作业面积。
图三:从收割机中倒出金黄的麦粒。
图四:安陆农机手在田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