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丨科技创新大会获奖者:创新才能自强

□周学泽

6月22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贵民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4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11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243项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奖,艾米莉亚·卡米莉娅、拉杰夫·库玛·瓦什尼2名外国专家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本次科技创新大会给人突出的印象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山东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其中,面向经济主战场,山东高质量发展动能有力增强。近年来,山东省通过持续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2021年度省科技奖获奖成果中,与“十强”产业密切相关的共计231项,占比达到76%。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一等奖项目数量达到24项,占一等奖项目六成以上,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多年来,山东以重要制造业基地而闻名。有人认为,山东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素质好,发展制造业有优势。但制造业同样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无论是旧动能升级改造,还是“四新”产业崛起,科技自强是内在要求。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在本次获奖名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企业在科技上刻苦钻研,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在自立自强上树立了榜样。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贵民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贵民同时担任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他长期致力于药物研究和产业化,以关键技术创新,主持开发了瑞舒伐他汀钙、孟鲁司特钠、枸橼酸莫沙必利等产业化新制备体系,构建了奥利司他、克拉维酸钾等生物制备体系,全球首次全合成替吉奥特定杂质对照品,以仿创结合产业突破、两化深度融合、扩展“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链,使中国制药产业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或领先。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持续攻关项目“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科技进步奖,目前出货量占全球中高端产品市场的70%,稳居国际同行业第一,带动虚拟现实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的“大中型转炉精品钢高效精准冶炼技术集成与创新”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为搭建洁净钢开发生产平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长流程炼钢企业探索了一条绿色制造、低碳环保、优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对国内钢铁企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自主是企业自立自强的“境界”。“自主”意味着“有”,意味着可以不依赖他人而实现良性发展。这几年,中兴、华为所遭遇的,让企业深刻体会到“自主”决定命运的重要性。

山东企业在这方面也有深刻体会。本次以“聚氨酯改性岩棉复合板及保温装饰板产品与连续化生产技术”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万华集团,例子尤其典型。40多年前,万华从国外引进了一套年产1万吨MDI装置。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建成后一直无法稳定运转。为此,1988年万华与国外四家MDI制造商进行谈判,希望引进新的技术设备。谈判长达4年,万华提供各项资料,而且还把技术设备打开了让人家看,结果是对方摸清了市场的实际情况后,自己在中国建MDI生产装置。这件事对万华的影响极为深刻:先进的核心技术求不来、买不到,只有自己攻克关键技术,才能解决生存发展问题。经过连续技术攻关,万华集团目前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据全球MDI第一的巨头地位,是全球第三大TDI供应商,以科技“自主”实现了自立自强。

“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本次大会上,在生态环保领域,从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到生态环境修复全链条,从大气、土壤到水域,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都有创新成果获奖。在农业领域,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涌现出了一批全国领先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大豆新品种齐黄34”、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夏玉米丰产抗逆高效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的“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技术与应用”都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

从“用户”角度讲,科技进步最终体现为“有的选”——更多“自决”的可能,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和追求。今年6月9日,滕州龙振存种植的龙庄农场传来喜讯:济麦44在山东省小麦高产竞赛中,实打测产平均亩产801.72公斤,刷新了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13年前的2009年夏天,龙振存种植的济麦22取得了原农业部组织的专家实打亩产789.9公斤的成绩,打破了保持10年的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



济麦22和济麦44都离不开一个人,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赵振东。作为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振东先后获得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他的团队主要围绕优质、高产、抗旱节水、氮磷高效、营养特色五个方向开展育种研究,满足我国小麦生产和人们的不同需求,先后育成 “济南17” “济麦19” “济麦20”“济麦22” 和“济麦44”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济麦系列小麦品种累计推广4.6亿亩,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新增400多亿斤小麦和400多亿元经济效益。因为小麦品种多样,用户可以根据地域种植环境和消费需求,选种不同小麦品种,比如,制造面包面条,就选种“济麦20”;保证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就可以选种“济麦22”。

2021年度山东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多点开花”,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彰显山东科技创新硬实力。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五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年塑成优势”的关键五年,实现 “走在前、开新局”,我们必须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掌握科技自主权,创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品牌。

策划 娄和军

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