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德州:多项文旅活动助力大运河文化传承

7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大运河保护利用情况”专场,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文旅组组长、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范军介绍我市在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

南运河(德州段)开凿于隋唐时期,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着德州千年的历史文脉,是流淌千年的活态文化遗产和德州记忆。运河沿线村镇根植于齐鲁文化,融合吸纳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形成了诚信、仁义、包容、开放、多元的鲁风运河文化特质。沿线遗产众多、类型多样,涉及河道、工程、附属建筑诸多方面,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2014年6月,南运河德州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德州段在大运河山东段中开挖最早、历时最长,是山东段名副其实的千年运河;拥有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态的古运河河道风貌;独特的漕运仓储与商贸文化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因漕运发达,曾是全国33个工商重镇之一;拥有国内唯一、国际影响深远的外籍王陵一一苏禄王墓及其守陵村落,已有600多年的人文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交相辉映,董仲舒、东方朔、窦建德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

去年以来,为了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组织实施了多项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活动。

一是开展了“我为大运河保护利用建言”、“发现德州运河文化之美暨标志性宣传语征集”“因运河生·因运河兴——德州运河文化摄影摄像展”三项活动。收集社会各届意见建设60余条,标志性宣传语650余条,并通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摄影展分两个阶段,分别在会展中心一楼大厅、中心广场展出优秀作品120余幅。通过大美运河、文化遗存、人文风情、因运而兴四个版块,从不同视角,不同空间,不同历史层面,全景呈现风光汇聚、风土丰厚、维度多元的悠悠古河。《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同步刊发活动报道,广大群众积极踊跃参与。

二是编印出版《德州运河文化丛书》。组织德州市历史文化专家学者,编印《德州运河文化丛书》一套六卷,从城市发展、文化遗产、民风民俗、世家名人、文学艺术、名镇名村等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德州运河文化底蕴、特点与流脉,对研究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是我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收集整理康熙、乾隆时间有关德州大运河诗集94首,划分出“自然风景、运河景观、人文风情、人文景观”4大类,整理成册以备研究学习。

三是全面打造德州运河文化宣传矩阵。深入挖掘我市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发动运河沿线文化爱好者,通过小说、诗歌、杂技、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讲好运河故事;定期举办各类展览活动、体育赛事、主题论坛,通过视频、公众号等多媒体方式广泛宣传;委托名家进行文艺创作、编写剧本的方式,拍摄关于苏禄王、董子、田雯、卢见曾等德州历史名人和乾隆下江南等经典故事题材的电影、戏曲,打造运河文化宣传矩阵。正在有序推进德州市大运河民俗文化展筹备工作,积极搜集反映大运河沿线各时代社会生产生活、文化艺术、非遗传承、民俗文化、宗教信仰、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及资料,9月底集中展示。

四是积极筹建大运河研究图书馆和大运河讲堂。通过网络搜索、电话联系,整理大运河图书书目计277套(册),实地考察红旗宾馆的图书馆拟选址情况,并实地查看德州学院图书馆大运河书籍182册馆藏。积极筹备举办“大运河讲堂”。从国内、江浙、省内知名三个维度选取了部分大运河文化研究专家,选取了部分水利技术专家,增列了我指挥部建立的运河文化名家队伍,形成了61人专家名单,按照“挤时间多安排”的原则,拟分批次邀请专家学者对指挥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五是准备召开德州市大运河论坛。计划七月中旬组织召开“运河之旅·德州有约”德州市大运河论坛。拟邀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同志,山东省4个大运河沿线城市市政府分管领导及文化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省外22个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等国内外知名大运河专家7人参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