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奶 奶
□王英
再次回到老家,家门口的石凳上没有了奶奶的身影。手捧的一束鲜花,敬献在奶奶的碑前。此时此刻,奶奶的音容笑貌在鲜花中慢慢升起……
奶奶从小就喜欢花,看见带色的纸就赶紧拾起来,叠成各种不同的花,因此,在奶奶后半生衣食无忧的生活里,给奶奶买花是我送给她的特殊礼物。奶奶90岁时,我给奶奶买了100朵康乃馨,奶奶很费劲的抱着,脸上露出稚嫩的笑脸。
2008年5月12日,奶奶在儿女的呼唤中,平静、安详地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92岁。
在我记事起,奶奶就是一位裹着小脚,穿着偏襟蓝布衫,在后脑勺盘着“小疙瘩”的小老太太,听奶奶讲她的经历,承载了旧社会普通女性生活的缩影,用她的一生品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咸。
1917年,奶奶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父母无力养活这些孩子,打算把奶奶送给富人家,在那个年代审美女性的标准看是否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为了给奶奶找个好点的人家(婆婆家),8岁时就把脚裹成了“三角形”的小脚。奶奶说,痛得哭了好几天,开始学着走路时,每走一步都会钻心的疼。那种痛楚深深地烙在奶奶的记忆里,每当说起这些,她干涸的眼里总会湿润。奶奶10岁那年来到爷爷家当童养媳,虽然解决了吃住,那段生活给奶奶带来无法言语的伤痛,伴随终生。奶奶的到来,只是给爷爷家多了一个佣人。
离开娘家时,由于年龄小,不会做缝补的针线活,因此,帮爷爷家洗衣做饭、看孩子、拾柴火都是她的事,做得不好,轻则挨训重则挨打或被狗咬。奶奶的右小腿上的一块伤疤就是当时被狗咬留下的。爷爷家的人还时不时地考验着奶奶的品质,在地上偷偷扔一块铜钱,看奶奶是否拿;把诱人的好吃的放在桌子上看奶奶是否偷吃。奶奶说,爹娘告诉过她,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给吃的东西不要吃。再苦也要挺住,跑回家爹娘养不起的。奶奶的韧性使她坚强生活了五年后与爷爷“圆房”。
爷爷长奶奶四岁,“身份”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奶奶的生活地位,爷爷依旧少爷的姿态,对奶奶呼来唤去,奶奶依旧干着佣人的活,做得不尽意时,依旧挨骂挨训。爷爷是2004年在他92岁时去世的。爷爷的生活基本都是奶奶照顾,就是晚年,奶奶如果做的哪方面不合他的心意,爷爷开口就训斥,我们有时感到愤愤不平就给爷爷说,奶奶这么大年纪了,照顾您也不容易,怎么还骂呢?奶奶就会说,他就那脾气,骂就骂吧。
多子多福或许是那个时期人们的主导思想。奶奶一辈子生了六男、两女,艰苦的日子使五个男孩,一个女孩生存下来。从39岁就开始当奶奶了。5个儿子给她生了18个孙男嫡女,子孙绕膝的日子占据了奶奶的大半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我是奶奶的第七个孙女,小时候总会几个孩子一起围着她。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闹,压不住阵势就给我们分好吃的,橘子是一人一瓣,苹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被奶奶切成了13份,糖块是咬碎了一人一点。记得有一次,奶奶就一块糖,她拿着让我们每个孩子舔一下,还没轮完一圈,一个孩子叼着糖就跑了,气得奶奶大骂那个孩子没出息、没良心。后来,奶奶的18个孙子孙女都在外工作,但奶奶的兜里总是装着糖果,时常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看见有过往的孩子就会给他们糖吃。
奶奶一生非常骄傲的有两件事。一是她曾救过一位八路军。当时奶奶正在家里干活,突然一位带伤的八路军跑进来,说后面有鬼子追杀,求奶奶把他藏起来。奶奶赶紧把他塞进柴火垛里,盖上玉米秸。过了一会,真的有几个持枪的坏蛋来到奶奶家问是否有人进来,奶奶吓得哆哆嗦嗦,说没看见。坏蛋走后,八路军谢过奶奶也走了,再也没有消息。另一件是二大伯考上了北师大,不但轰动了周围村庄,也是奶奶一生的荣耀与精神支撑。记得我们小时候,奶奶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总是把学习要赶紧,说成学习要“感冒”。
想起奶奶,慈祥、和蔼、可亲的面孔映入眼帘。她一双缠成锥子般的小脚,走起路来总是颤颤巍巍,肩不宽、背无力,一生没做出任何一件称得上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甚至一辈子方圆没走出10里地的圈子,却孕育出一个和谐文明的大家庭。我们这个大家庭多次被当地政府评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家庭。奶奶从没与儿媳们吵过架,她总是尽力去帮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子儿媳有矛盾时,奶奶就会给儿媳说好话,背后再训斥儿子:养你们这么多不容易,家里穷,能找到媳妇有人跟着就不错啦。这样一来,都没脾气了。即使五个儿媳之间也从未红过脸,她们为自己有这么一位善良可亲的婆婆而感到幸福。她们深知,奶奶那么小就来到这个家庭,吃了不少苦,不容易,把几十口的大家庭维护得这么团结更不容易。婶子大娘们都非常尊敬孝敬奶奶。奶奶晚年生病时,五婶曾对奶奶说:“娘,您是这一家人的福分,我们好好伺候,您要长寿,保佑家人永远的幸福。”
奶奶,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平凡的一生却渗透出生存的智慧。奶奶的故事很多很多,大字不认一个的奶奶,用她的“真”“善”“忍”书写了完美的一生,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后代。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