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问计于民汲取群众守正创新力量:45篇建言写进大运河保护利用规划

“德州大运河保护利用规划,除了专家学者的建议,还囊括了45篇市民建言。”8月19日,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培辉,指着案头上《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重要节点详细设计》介绍。

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德州市委“西靠运河引爆、建好德城”工作安排的重要抓手。

政府要办的民生实事,如何与群众迫切需求“合拍”?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征求群众意见的推行,为这个问题找到了解决途径。

去年9月,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联合市委宣传部,借助有关新闻媒体平台,组织开展了“我为大运河保护利用建言”征集活动,共收到各界建言100余篇,经过指挥部办公室初审,筛除掉了部分表述明显偏颇、建议明显不具可行性的篇目,保留了45篇建言。

“这45篇建言,每个都有可取的地方,都体现在规划中。”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工作人员时延斌介绍道。

“滔滔大运河千年奔腾,滋润着魅力德州,为这片土地上的锦绣文明打上了浓郁的运河印记。为了更好地展示大运河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让更多市民走近大运河、了解大运河、爱上大运河,我建议德州市可着手打造德州大运河博物馆。”网友王飞建议。

该博物馆的定位应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运河“百科全书”。把古街古巷“搬”进博物馆,开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把5G技术充分引进来,让观众体验到“坐船游运河”的真实感。

“找准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线段与节点。德州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质量和档次,取决于人们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理解程度。要展示准确,展出特色,就必须深入挖掘史籍记载和实地观察考察,找准展示运河文化的线段与区域,使运河文化带建在运河经过的城市与乡村。”市档案局退休干部张明福建议。

“从‘政府拍板’到‘网友建议’,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问计于民,使民生实事项目既增进了群众对项目的支持理解,又倒逼政府将每一个环节做细做实,提升工作效能。”张培辉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 王志强    通讯员 | 时延斌   编辑 | 黄晓龙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