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德州市“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乐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董军介绍本县市区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乐陵市聚焦村级带头人难选、后备力量不足、乡土人才缺乏等问题,以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为抓手,树牢“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探索实施“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雁阵工程,在更大范围内识人、选人、用人,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区域人才集聚平台。
带头人跨村共用。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共同商议、共同建设、共同管护、共同享有”共同体工作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带头人共用。一是拓展党组织覆盖面。坚持从组织引领入手,破解引领不强的问题。通过拓展共同体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增强组织功能,筑牢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村干部区域化统筹使用机制,选派强村书记担任共同体联合党委书记。二是放大能人效应。根据村干部专业特长,安排到共同体内的组织管理、纠纷调处、文明实践、产业发展等不同类别专项小组,打通村干部“上挂”通道,搭建村干部干事创业平台,拓宽带头人干事创业空间。对表现突出的,引导加入共同体群雁参事会,贡献智慧力量,打造“同心智囊团”。三是强化跟踪培养。引导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采取跟班锻炼、试用任职等方式,各村带头人参与共同体内事务,通过开展“走出去”学先进地区经验、“引进来”开展专题培训等活动,实行“一对一”帮带和定向培养工程,组织区域内“示范村”书记与“强基村”书记结成帮扶对子,每月开展“擂台比武”,帮助缩短“适应期”。我市花园镇回引的10名优秀人才全部安排到联合党委任职,释放返乡能人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引进一个人、治好一个村、带动一大片”。
后备力量跨村共育。围绕化解村干部害怕“育苗丢位”和发展党员宗族干扰等问题,以共同体为单位,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起后备干部队伍。一是严格选拔。明确选拔条件,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党员群众举荐等公开选拔方式,吸收18—45周岁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殖大户等优秀青年纳入后备干部队伍。二是精准培育。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明确需求导向,充分挖掘长处和优势,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24条,补足短板和不足,每季度以共同体为单位开展人才交流座谈会,分享心得体会,了解思想动态,锻造能力过硬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从严管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一人一册,一村一档,实行积分纪实管理,通过设岗定责、列席共同体会议等途径,到共同体重要岗位参加实践锻炼,提升治村兴村综合能力。今年以来,有125名优秀人才提交入党申请,285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36人进入村干部队伍。
各方人才跨村共聚。推动干部往共同体流动,资源向共同体下沉、力量在共同体凝聚,有效破解农村村庄分布散、资源整合利用率低等问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一是实施“村村有能人、镇镇有专家”计划。以推动“能人回归、资金回流、创业返乡”为重点,支持鼓励“五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鼓励以共同体为平台,积极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建“农科小院”,汇聚专家学者、农业科技人才、电商主播等优秀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水平。二是建立“八个一“结对帮扶制度。推行1个职能部门、1家企业、1名乡镇干部、1名第一书记、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1名乡贤人才、1名法律顾问、1名基层干警“八个一”结对帮扶,1400名执法力量、机关干部下沉到所有乡镇党建共同体党群服务中心联动办公,带动部门资源、服务事项向共同体投放,推行共同体周例会、六权议事决策等制度,分类制定共同体公开事项目录,推出为民服务事项网上“乐一码”,推动村级治理全域融合。三是设立人才服务通道。市、乡镇、共同体成立工作专班,根据共同体产业发展需求,引进急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活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在外人才家乡行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乡村人才寻访、旅外人才家乡行等引才活动,以浓厚乡情凝聚发展共识,为创业就业人才提供项目推荐、工商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南部生态区党建共同体联合区域内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中国农科院等10所国内农口大院大所共建技术研究院、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683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