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心脑血管、酒精中毒……入伏以来这些疾病高发,如何急救?

夏季天气炎热,特别是入伏以来,很多人容易出现一些疾病,据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统计,入伏以来中暑、溺水、酒精中毒、心脑血管疾病、各类外伤、热感冒等事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一、中暑

自入伏以来,指挥中心共接到中暑事件78起,其中仅21日一天就有16人因中暑拨打120急救电话。中暑医学上成为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特别是在炎热无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此病。

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加速散热;可用冷毛巾、冰水、电风扇等给患者降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给患者适当补充含盐水分;如遇中毒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二、溺水

随着炎热高温天气的到来,很多人喜欢游泳和在水边玩耍,特别是暑期,更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入伏以来,共接到急救报警事件7起。溺水是指人体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遇水刺激发生痉挛,收缩梗阻,造成窒息和缺氧,如未得到及时抢救,则会造成生命危险。

溺水急救措施:

尽快将溺水者移至安全地带,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控出溺水者吸入呼吸道的水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第一时间呼救120,请医务人员进行抢救。

三、酒精中毒

进入夏季以来,酒精中毒事件也进入了一个高发期。仅入伏至今,就接到酒精中毒事件92起。酒精中毒俗称醉酒,酒精(乙醇)一次饮用大量的酒类饮料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

酒精中毒的急救措施:

中毒比较轻的人一般不需要送往医院治疗,只需要让其好好休息,给予一些醒酒汤饮用即可。中毒严重的患者:如果已经非常烦躁,或者是神志不清、陷入昏迷,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

四、心脑血管疾病

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导致心率加快以及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再者,夏天天气比较闷热,患者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这会造成全身的神经高度紧张,血管突然收缩带来血压升高。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各地也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很有可能会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17日至今,指挥中心共接到心脑血管报警事件677起,呈现一个接处警小高峰。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措施:

应先把病人放置在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果病人发病时是坐着,突然意识不清,可以慢慢把病人放平,头部稍微垫高,不要盲目移动病人;立即拨打120。

五、各类外伤

入伏至今,指挥中心共接到外伤事件926起,其中车祸外伤604起。

急救措施:

在发生意外时,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出血、脑外伤、骨折病人更忌搬动。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有条件情况下应迅速给病人止血,立即拨打120电话等待救护车到来。

六、热感冒

由于室内外的温差大、室内通风不好,常常易患感冒引起发热,在夏季感冒俗称“热感冒”。许多人认为,天气较热不用打针吃药感冒慢慢就会好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因重视不够,导致感冒恶化,使小感冒引起肺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急救措施:

减少室内外温差。科学使用空调,越是热天,越应该加强耐热锻炼,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经常在空调环境下上班的市民,回到家后尽量不要使用空调;注意饮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油炸、盐制食品、戒烟限酒;劳逸结合。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增强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编辑 石秀秀 通讯员 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