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党员干部齐上阵治理800米黑臭水体|请看20年臭水沟变身记

8月以来,武城县广运街道东关村的村民孙荣森有事没事都爱在村边的新修建的东关水渠岸边走一走、转一转,和村里人拉家常、赏风景,聊得最多的是村里的新变化。“一治理,咱东关老百姓都太高兴了,环境美了,可以在这里凉快凉快、散散心。”孙荣森高兴地说。

难以想象,4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条被人诟病的臭水沟。孙荣森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这里就是一片苇子坑塘,主要用来排生活污水,水面上漂浮着垃圾。人们来到这里都会绕路而行,岸边居民开窗通风也需要勇气。

乌黑的淤泥、成片的垃圾、刺鼻的臭味,就像脸上的一个刀疤,要从“根”上改变模样,表面的“涂脂抹粉”已无法标本兼治,而岸边的房屋及附属物迁占也是问题,20年的臭水沟,要想一朝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昔日“臭水沟”变清渠,缘于武城县开展的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创卫的根本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围绕这一目标,武城县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在调研时了解到东关村群众对排水渠黑臭水体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见很大,治理呼声很高。

群众所盼,就是工作方向。武城县负责包保该区域的贝州片区联合广运街道、水务局等把东关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了该片区创卫的头号民心工程。“我们治理黑臭水体的决心很大,既为了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也为了让大家看到我们创卫的决心和信心!”贝州片区创卫办技术组组长陈景军说。


解决岸边的房屋及附属物迁占是首要问题,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中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两周时间完成任务,共迁占房屋及附属物2处、树木200余棵。今年3月,东关排水渠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启动,需要治理黑臭水体长800米,清淤厚度0.6米。

在了解到污水的主要产生原因是村民私设排污管道后,片区和街道的党员干部多次上门做通村民工作,封堵污水排放口300余处。清淤中,动用机械160余台次,人工300多人次。麦收时节,很多农村施工人员回家收麦,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党员干部们穿上胶鞋、拿起铁锨,奋战在治理一线,共计清理垃圾300余吨,淤泥1000余立方米。


仅仅4个月,东关村排水渠就从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水清见底的新水体,治理后的东关新水体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武城县创卫的决心和担当。下一步,武城县将设立专人专岗,维护东关排水渠周边卫生,同时扎实推进河边绿化工作,让周边群众切实享受创卫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

作者|王玉磊 吴华 张振旭 编辑|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