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镇 | 立足优势 紧抓机遇 扎实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天衢新区赵虎镇始终把加强农业发展作为农村重点工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项目建设和农业开发两大重点,先后开展闲散地收回、“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土地规模化流转和水系连通等工程项目,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基础条件。

持续深化“吨半粮”创建

做强做大粮食产业

按照工作部署和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农业大镇优势,围绕粮食安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以持续深化“吨半粮”综合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为农服务能力为目标,精准发力,狠抓落实,不断推动全镇“吨半粮”创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锚定目标抓创建。为做好“吨半粮”核心区建设,赵虎镇持续改善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压紧压实抓粮责任,进一步细化措施以完成全镇粮食播种任务。瞄准农村“三类地”中的农用地,靶向精准发力,结合“书记抓粮”机制,层层落实书记“指挥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吨半粮”核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吸纳资源强引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由山东种业集团投资建设的赵虎镇为农服务中心项目预计今年八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将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等全程托管、全程机械化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同时,以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突破口,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工程。目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9家,吸纳入社农户848户,经营土地面积5024亩。

聚焦服务农业农村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持续优化布局结构,大力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以有限的土地资源解决好人口的吃饭问题,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三方共赢”。

实现土地高效利用,探索政企供需互助新模式。通过政策先行、产业带动、农业服务等多方面推进试点村全面收回闲散土地,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实施方案,按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推进闲散土地和机动土地收回工作。

目前全镇村集体已收回机动地2400亩、闲散地1035.4亩,45个村充实集体资金413.99万元。与国企达成项目合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始终秉承“企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服务理念,建立企业供需互助新模式,进一步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用工物流成本高、机械运输难等问题,帮助企业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

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引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赵虎镇湾东村“种植大棚+棚顶发电项目”利用收回集体土地与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签约,一期投资9800万元,利用双湾村240亩土地,按照农光互补模式,整合为一个农业拱棚种植区块,作为首期试点进行整体一次性开发。采用上光下棚样式,成排、成片建设60亩东西走向的拱形薄膜大棚,在大棚上部架设光伏。二期、三期投资将覆盖10个村,打破原有村庄界限,成方连片实现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发展。

赵虎镇湾东村种植“大棚+棚顶”发电项目建成后效果图

抓好水利建设

保障农业生产

落实河长制,抓好水利建设。主干沟渠建立专业巡河队伍,每月三次对河段进行巡查,加强水污染治理。组织开展减河两岸滩地阻水清障工作,对50余处河道、河滩内外的杂物垃圾进行清理。及时开展防汛抗旱设施设备的排查工作,实地检查160余处,同时做好防汛抗旱应急演练,组织协调全镇各村防雨季汛情工作。

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多元互补的水系连通体系,对30余条主干支沟进行清淤拓深,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全镇沟、渠等自然水系实现彼此相连、相互贯通,引水灌溉可覆盖74个自然村,实现涝能排、旱能浇,黄河水到地头。

德州日报融媒体出品

通讯员 | 王丽

编辑、审核 | 张志宁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