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因黄河而名,因运河而兴,水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命脉。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聚焦排涝水、行洪水、治污水、改供水,以科技为驱动、数字赋能为抓手,推动“四水四治”,努力探索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型。
智慧监管
构建全周期城市防汛管理体系
“赵辛路与天玉街交叉口处低洼路段已经出现明显积水,请尽快处置。”8月16日,我市迎来强降水天气。市城管局数字化城市服务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城市排水监测预警系统,将发现的情况第一时间传达。
市政部门立即抽调人员及车辆前往。原来,周边雨水井篦子被落叶、垃圾等覆盖,导致排水不畅,经过紧急处理,积水很快排空。
德州虽地处平原,但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特别是中心城区略呈盆状,在短时强降水或过程雨量偏大时,易形成内涝。为提升城市防汛管理效能,去年,我市启动了中心城区城市防汛及配套设施改造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城市排水系统各项关键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提示与智能调度。
“系统内有一项网格化降雨精准预报功能,对接气象实况,每12小时更新一次。根据降雨情况,系统会自动优化防汛资源分配策略。”数字化城市服务中心技术保障科负责人申华东介绍,比如东风路地道桥区域预报降雨强度较大时,系统会提示将防汛强排车辆从1台增加至2台,防汛人员部署也会相应作出调整。
依托信息化平台,防汛触角实现延伸,该局在通向岔河、减河、杨庄河的60余处重点排口处,安装了液位计、流量计和摄像头,实现排水管网状态监测与报警。
“目前,市区实现40座排水泵站AI智能值守,24处易积水区域、150处低洼点位可视化管理,2000处窨井盖实时智能监测,构建起‘汛前预警准备—汛中指挥调度—汛后评估总结’全周期城市防汛管理体系,加快推动城市防汛向科学‘防、抢’的智慧转型。”申华东说。
前不久,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山东分赛德州市选拔赛结束,市城管局报送的“数据赋能城市生命线——德州市排水监测预警智慧化实践”获城市治理领域赛道一等奖。
智慧治理
确保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8月14日,德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郭玉龙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通过市城管局数字城管视频监控汇聚平台,查看长庄沟水体情况,是否有水位异常、水体颜色异常、浮萍垃圾等情况。
长庄沟是德城区辖区内的黑臭水体,经过治理已经完成评估,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但仍需时常监测水质变化避免返黑返臭。“以往,黑臭水体监测工作全靠人工,每周巡查1次。”郭玉龙介绍,现在通过视频监控汇聚平台,水体上中下游都能随时监测到,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处理。
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群众生活品质的迫切任务。我市在“治源”上下功夫,成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业委员会,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五项工作机制》,推动黑臭水体治理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攻坚”转变。 加快雨污管网新建改造,中心城区完成雨污水管道建设78.38公里、管网清淤工程20.37公里,逐步补齐部分管网老化、混接、渗流等城市设施短板,治理黑臭水体产生根源。
“早在2021年,我市就完成了全部26条黑臭水体治理和长制久清评估。”市城管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张帅介绍,为巩固治理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严防问题反弹,我市今年创新建立了“人防+技防”的城市黑臭水体长效监管机制。
以武城县为例,该县整合公安、交通、数字城管等现有视频监控资源,构建覆盖城市黑臭水体及周边隐患点的全天候智能监控网络系统。通过专项训练的AI智能分析技术,系统已能自动识别、实时报警较大水面漂浮物、沿岸垃圾堆放等污染风险。报警信息直通网格化巡查及应急处置队伍,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响应、处置到位,实现污染隐患“动态清零”。
此外,我市还配套建立了定期水质监测、污染物溯源排查、公众监督举报等机制,多措并举保障水体长制久清,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收官战。
智慧服务
中心城区居民用水更有保障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使德州市区用水量急剧上升,达到了21.68万立方米的日供水量高峰。德州水务集团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副主任郭同宝介绍,通过调度系统及DMA分区漏损监测系统用水分析板块,可以看到市区日、月用水量,以及用水分析,能帮助我们及时进行区域用水分析,调整调度方案,保障供水安全。
市城管局积极推进中心城区供水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指导水务集团公司进行“智慧水务”架构设计,建成了GIS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DMA分区漏损监测系统。“去年,我们完成了全部670.4公里数字管网的勘测录入,一旦发生管网损坏、漏水的情况,便可通过分区漏损监测系统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安排维修。”郭同宝介绍。今年,我市中心城区18个深井水小区全部置换接通自来水水源,彻底解决8000余户居民几十年来的用水吃水难题,中心城区自来水普及率实现100%。此外,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7.02%,超额完成7.9%的管控指标。
居民家中也实现了“智慧用水”。去年8月,新领域·国际花园小区完成了供水直管到户改造,实现了缴费“零跑腿”,让居民邢娟直呼便利。“以前,小区用的是井水,每家每户的水费由物业收取。现在用手机微信、支付宝都可以缴费,每月用水情况一目了然。”她说。
为给市民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周到的用水服务,中心城区推进供水“直管到户”,完成改造后的小区全面启用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由德州公用水务集团管理的水表实现数据远程上传,居民足不出户便可线上缴费。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有619个小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32万余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命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市城市管理局将持续聚焦排涝水、行洪水、治污水、改供水,一水一策、四水四治,实现城市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融合发展,将水环境治理成果转化为可亲近、可享受的生态福祉。”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卢瑞祥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石秀秀 通讯员|魏萍 姚强 尚同恺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