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天衢新区:“科技副总”是什么“总”?

科研成果如何走出实验室?企业创新如何突破技术瓶颈?

近年来,天衢新区积极推行“科技副总”机制,一批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走进企业一线,在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同时,也为校企协同创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所谓“科技副总”,是指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科技人才,以柔性方式入驻企业,担任技术管理岗位。他们不仅是技术顾问,更成为校企之间的桥梁,推动产学研从“点对点合作”走向“深度融合共同体”,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衔接。

德州学院药学院副院长杨东英教授是其中之一。

她在博德生物技术(德州)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期间,与企业联合研发出口腔抑菌冲洗液、侧柏漱口水等多款新产品,并成功申报德州市工程研究中心。博德生物专注于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制剂研发,尤其在植物提取物领域具备优势。杨东英以天然植物成分为突破口,帮助企业拓展产品线,提升技术竞争力。

除了直接参与研发,“科技副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构建长效机制。杨东英依托德州学院的科研资源和团队力量,与企业共同开展新型药物制剂攻关,并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选题、做实验,将企业真实技术需求转化为毕业论文课题。企业借助高校智力,高校则依托企业平台验证和应用成果,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校企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持续沟通、共同投入,”杨东英说,“但带来的回报也是实实在在的——科研落了地,企业解了困。”

德州学院石油装备领域教授张俊亮也深有同感。

在德州隆科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挂职期间,他和团队参与完成防转机构、免钻注水泥器等关键技术攻关,累计申请专利15项,帮助企业成功获批德州市油气钻采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资质与平台。

“过去很多成果停留在论文和专利证书里,现在它们真的走进了车间、用进了产品。”张俊亮感慨地说。

据了解,“科技副总”聘期一般为一年,到期可续聘。目前天衢新区已先后引进两批共16名科技副总,来自清华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为确保工作实效,德州市科技局制定专门的激励办法,依据工作实绩进行评估,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

“科技副总”正在成为天衢新区推动产才融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让科学家牵手企业家,让实验室对接生产线,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新质成长注入持续动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韩哲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