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第五中学校长刘朝博——深耕教育沃土 书写育人华章
自2001年踏上三尺讲台,武城县第五中学校长刘朝博便将“为教育无私奉献”刻进初心,把“为家乡教育建功立业”立为志向。从一线教师到武城县第五中学校长,20余年深耕教育领域,积累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丰富的管理经验,先后获德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德州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贡献个人、武城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深扎根,锚方向。2024年8月,刘朝博调任武城五中校长,提出“目标管理、幸福教育、励志体育、幸福餐厅”16字核心理念,为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固本身,开繁花。他推行推门听课、校本教研常态化,组建“青蓝工程”师徒团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创新“小组教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开设“晚托小课堂”,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
披霞光,累硕果。今年应届中考重点高中上线人数创学校历史新高,各科平均分均居全县前列。
如今,刘朝博正带领武城五中全体师生,在“幸福育人、育幸福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武城县第四中学校长张旺——以均衡之光 助学生全面成长
武城县第四中学校长张旺始终以“让每个初中生都能在均衡的阳光下全面成长”为初心,从课堂改革、资源调配、成长关爱三个维度破题,为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破局开路。先后获山东省2024年度教育督导工作表现突出个人、武城县优秀共产党员、武城县师德标兵、武城县教育教学突出贡献个人等称号。
课堂改革,筑牢均衡教学主阵地。他积极推动改进课堂“六有模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搭建“青蓝工程”“成长讲座”双平台,提升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水平。
盘活资源,织密均衡保障“支撑网”。设计“三级流动”机制,骨干教师每学年到薄弱班级任教不少于1学期;备课组长实行跨年级轮岗;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对。同时,邀请公安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青春期健康”系列讲座。
“全纳成长”,守护每个学生闪光点。着力构建“学业帮扶+心理护航+特长培育”的全纳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推动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心理防护网”,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推行“人人有特长”计划,开设多个重点社团,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登台展示。
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宋真真——德艺双馨领航者 五育并举筑梦人
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宋真真以前瞻视野与务实行动为双翼,引领学校开辟多元发展新航道;用德艺双馨的教育风范,将“五育并举”的理念深耕校园。
以“健康第一”为锚,绽放体育育人光彩。校篮球队五年内斩获县联赛“三冠两亚”;男子乒乓球队三年蝉联武城县冠军,刘明阳同学勇夺市单打冠军;2024年县运会总分第三、两名学子跻身市运会八强的佳绩。阳光体测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大幅提升。阳光体测二年级、四年级在县级联赛中分获第一、二名。
以“课堂改革”为基,夯实学业发展根基。鼓励教法创新,定期组织教研、深入课堂指导,推动六年级毕业考试稳居县域前列。学校先后获县级书香校园、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集体、“全环境立德树人 培养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单位等称号。
以“教师成长”为本,凝聚团队奋进力量。积极搭建成长平台,鼓励并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培训、课题研究及县市级教学活动。于细微处传递温暖,营造互助共进的团队氛围。
武城县第六实验小学校长王天文——为学校发展提质 为学生成长筑基
2024 年7月,怀揣教育理想与多年管理经验,王天文走进武城县第六实验小学,在 “办优质教育,育时代新人” 的赛道上开启创新征程。短短一年,以创新思维为笔,在教育沃土上勾勒出崭新画卷。
深耕教学主阵地,激活质量提升 “强引擎”。调整管理体制,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激活教师与中层团队热情。同时,优化教学服务软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组织教师培训与比赛,开展校级优质课,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成长新生态,搭建多元发展 “立交桥”。大课间开展眼保健操、武术操等体育活动,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开发“习惯银行”学业述评模式,构建学生成长可视化路径;开展学生社团、体卫艺活动等大型活动,举办队列队形、武术操等比赛,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舞台。
精细管理强保障,筑牢优质教育 “护城河”。实施品牌建设工程,营造优良育人环境;筑牢安全防线,明确三级责任体系,细化防护措施,落实安全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委会作用,让家长成为教育合作者。
武城县四女寺镇明智中学副校长赵之宽——乡村教育中爱的双向奔赴
三十余载深耕农村教育沃土,武城县四女寺镇明智中学副校长赵之宽坚信,教育的根脉里,爱是最丰沃的养分。那些在岁月中沉淀的故事,诉说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犹记 1997 年那届学生中,有个聪慧却叛逆的少年,他在学业中徘徊迷茫,家长非常焦虑。作为班主任,赵之宽深知每个叛逆的灵魂背后,都藏着未被点燃的火种。家长会后,赵之宽选择以朋友的姿态叩开他的心扉,慢慢拂去他眼中的迷雾。后来,他一路奋进至博士毕业,每次相见时眼中的感恩,都让赵之宽坚信:教育者的微光,足以照亮少年前行的路。
2015级那个如今在山东大学读研究生的学生,曾红着眼圈说:“老师,您鬓角的白发又多了,要照顾好自己……”这些质朴的话语,是岁月赠予教育者最珍贵的勋章。
家长眼中的期许、学生笔下的感恩,是三十余载坚守最动人的注脚。教育从来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常做常新的心灵对话。未来,赵之宽仍将以初心为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深耕不辍。
武城县第五实验小学副校长刘洪霞——深耕教育沃土 绽放育人芳华
在教育的田野上,武城县第五实验小学副校长刘洪霞始终以行者的坚韧深耕不辍。她的足迹里,缀满课堂的光彩、笔尖的智慧与团队的力量,书写着一位教育者的赤诚与担当。
匠心执教,让课堂绽放精彩。刘洪霞以创新为笔,在教育教学中屡创佳绩:《方程的意义》获得山东省教学优质课三等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入选山东省优课;《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方法研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省级课题《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顺利结题。
爱心护班,让集体满溢温暖。作为班主任,她将“把心交给学生”的承诺融入日常,把班级打造成滋养成长的温暖港湾。先后获德州市教书育人楷模、德州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德州市班主任工作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带领六年级组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主导的无纸笔测试案例拿下德州市创新设计一等奖。今年上报的青年教师案例获得德州市二等奖,牵头打造的2024年“知行课堂”获评“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武城县第六幼儿园园长王坤——“六艺”为魂 科技点亮幼教路
当晨光漫过武城县第六幼儿园的窗棂,身着民族服饰的孩童,正与编程机器人轻盈共舞。这幅画面的缔造者,正是扎根学前教育 28 载的武城县第六幼儿园园长王坤,她以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精神根系,打造教育新范式。
六艺新解:让传统智慧在现代教育中 “重生”。将“数”艺创新为AI启蒙课程,完成趣味积木编程;把“礼”“乐”升华为传统文化教育,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将“射”“御”转化为融合传统游戏与现代体能的特色活动。
科技育人:面向未来的AI启蒙教育。设计“AI安全小卫士”课程,通过虚拟情景互动,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在充满童趣的“人工智能室”,用简单的编程解决生活小问题。
五育并举:创新提出“红色六艺”党建品牌,开发“童心向党”系列课程;在德育方面,创新评选活动寓教于乐;美育实践中,师生共创主题墙成为生动教材。
王坤多次获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她说:“最大的荣誉,是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
武城县实验幼儿园永锋分园园长李阳——坚守初心 以爱育人
从怀揣幼教梦想踏上讲台,到执掌武城县实验幼儿园永锋分园,李阳始终以初心诠释热爱,以专业践行使命。先后获德州市教学能手、德州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个人等称号,多次斩获省市级教育教学奖项。
2009年入职武城县实验幼儿园后,李阳连续10余年坚守班主任岗位,将“以爱育爱”理念融入日常。通过教研活动、传帮带等形式,示范引领青年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班级管理举措,提升保教专业性。
创新教研模式:以“研”为径,赋能保教质量。立足幼儿成长规律创新教研模式,带领教师围绕教育策略优化、行为观察解读等核心议题,开展系列高效园本教研活动,主持的多项市县级课题顺利结题。
执掌分园发展:以“创”为魂,构建育人新生态。以“培根铸魂 育时代种子”办园理念推动发展,带领团队架构“亲自然”“五维根系”园本课程体系。课程故事获省级奖项,创编图画书在“炎黄九省”评选中获三等奖及优秀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金刚 通讯员|王洁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