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 | 德州天衢新区以“红色引擎”驱动教育生态全域优化——绘就立德树人新图景

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推动教育政策精准落地,实现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促进教师队伍茁壮成长,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党建引领中筑牢根基,在优质均衡中普惠民生,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最终交出了一份既有政策高度、又有民生温度的“成长答卷”。

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教育航向

教育的发展,根本在党的领导。德州天衢新区将党建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以“红色引擎”驱动教育事业行稳致远,坚决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新区持续筑牢战斗堡垒,新建学校党支部7个,发展教师党员12名,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管理队伍。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化,通过择优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公办、民办教育阵地党建全覆盖。

党旗在教育一线高高飘扬,全区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中,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送课帮扶、教师培训358场,覆盖5340人次。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创新中带头示范,先锋模范作用凸显,党组织获先进集体荣誉12个,累计创建省市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6所,形成一校一品的党建特色矩阵。

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天衢新区破解资源均衡难题,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每所校园、温暖每个家庭。

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天衢新区以普及普惠、安全优质为目标,持续优化幼教生态。2025年,全区学前教育再添新成果:新认定省级科学保教引领园1所、游戏试点园2所、一类园19所,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全区对学前教育的倾力投入。

托幼一体化管理深入推进,片区教研实现优质均衡,科学化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幼小衔接突破“小学化”误区,通过课程衔接、活动联动,帮助幼儿平稳迈入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师资建设成果突出,在全市园长、教师专业能力专项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以赛促教激活幼教队伍成长内生动力。如今,天衢新区学前教育正稳步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的跨越式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扩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支撑。天衢新区通过资源扩容、布局优化、质量提升三重举措,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优化城乡学位供给,深化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城乡联盟等模式,全力绘就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图景。2024年9月,德州天衢新区实验学校投用,让1500名学生享受到九年一贯制优质教育;康博小学润德校区投用,让1600名学生走进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天衢新区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全力抓好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领职业教育院校优化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全力打造市域职教高地——率先成立德州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与德州科技职业学校新校园相继投用后,容纳职教学生4.1万余人,每年为全区企业输送近万名专业人才。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亮眼,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在天衢新区职教院校遍地开花,全区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省级品牌专业群16个,年均培养高技能人才近3万人。技能竞赛成绩斐然,全区中高职院校累计获12个全国冠军、61个国家一等奖,德州交通职专连续17年代表山东参赛、斩获10个全国冠军。

改革赋能
激活教育发展动能

教育的活力,源于改革创新。天衢新区以“破立并举”的勇气,推动教育领域深层次变革,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师资建设上,天衢新区构建师德师风、专业能力、待遇保障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体系:116名新招聘教师与12名省属公费师范生的加入,优化了师资结构;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厚植师德,依托校长(园长)业务能力展示、教师课时量监测、中小学教师述评等举措,形成严管厚爱并重的管理模式。同时,精准培训覆盖全体教师,128名教师斩获省级奖项121项、市级综合奖项7项,6所学校获省级荣誉7项,教师专业成长通道持续拓宽。

为促进资源均衡,天衢新区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实现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全覆盖;专职教研员每周“蹲点驻校”帮扶薄弱学科,构建“全学段贯通”教研共同体,开展93场教研活动,推动优质师资共享。在智慧教育领域,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九大场景灵活应用,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全覆盖,AI+课堂模式创新落地,小学分层课程获全市推广,科普讲座与信息科技课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此外,天衢新区扎实推进校外培训监管“护苗行动”,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课后服务从“全覆盖”向“上水平”跨越,以科技特色服务为补充,承接五育融合中的体育、美育需求,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期待,全区小学阶段学生素养计划落地,城乡分层课程融入延时服务,并斩获市级素养展示6项大奖。

五育融合
全面发展育人新生态

五育融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路径。天衢新区以此为导向,构建全面发展的育人新生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领域同步成长。

在“德”的培育上,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打造“爱家乡德州”特色思政课程,全面推行“首课负责制”,通过实践教学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入人心;同时深化德育工程,从学生常规管理、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多维度发力,推动德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体”育强健方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积极推广15分钟课间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深化“嗨・课间”专项活动,开展30分钟大课间网上交流与案例展示;因地制宜开发“微操场”“体育角”,升级改造体育场地,为学生运动创造良好条件。

在“心”与“视”的守护上,推动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探索“1+N”学科融合教研形式,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落实心理健康课程课时,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同时全面推进近视防控“六个一”行动,构建全流程视力管理模式,扩大教室护眼灯配备覆盖面,有效控制学生近视率。

扎实推进美育与劳育: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开展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保证每周1节劳动教育课,从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劳动、农耕实践三方面开展教学。创新开展国防教育,以校内课程为阵地,将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同时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现校内外教育联动。

回首过去,德州天衢新区教育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走得有力:党建引领锚定方向,民生保障筑牢根基,五育并举涵养新人,均衡发展共享红利,改革创新激活动能,队伍建设夯实底气,一笔一画勾勒出“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动人画卷。

展望未来,天衢新区将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使命,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与担当,持续深耕育人沃土,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续写温暖民心、赋能未来的教育新篇章。

天衢新区教育亮点

成果一 德开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示范校,成为新区党建育人的标杆;德州市同济中学入选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

成果二 全面落实特殊困难学生资助“免申即享”政策,2024-2025学年资助学生16483人,资助金额4656万元,为284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贷款金额396万元。

成果三 4名学生分别获全国科技成果大赛一等奖、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青少年激光射击巡回赛步枪团体赛第一名、个人赛第三名;139名学生分别获山东省“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奖项、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奖项等多项荣誉。

成果四 10项特色学校建设案例获省级优秀案例、2所学校获评省级书香校园、10所学校26项作品获山东省优秀课例;1项成果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成果获省级一等奖、5项成果获省级二等奖;21个学前案例获省市级一等奖。

成果五 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职组装备制造赛道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赛项争夺赛,斩获金牌1块。连续14年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7年承办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共获10个全国冠军,36个一等奖,46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


德州天衢新区版面欣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滕璐 通讯员|王莉 编辑|张洁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