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 | 德州学院:学科固本强根基 创新合作促发展

揽运河清秀,沐京津繁华。德州学院根植于鲁西北这片沃土,54载不负流年,镌刻出灼灼风华。从建校伊始的筚路蓝缕到德州教育高地的巍然崛起,从扎根基层办教育到文明互鉴国际化,一代代德院人以智慧为犁铧,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初心。

2025年暑假干部读书班暨”十五五“规划编制培训会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近年来,学校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全面引领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办学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20万名优秀学子奔赴祖国山海建功立业,汇聚起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党建+思政”塑魂

坚守立德树人阵地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到来之际,德州学院举行了“榜样领航 砥砺奋进”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初心·政治生日会”讲述初心故事、“铸魂·纪念章颁发”致敬老党员、“榜样·学习身边榜样发布”树立先进典型、“使命·入党宣誓仪式”赓续红色血脉4个篇章,打造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红色教育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刘圣华讲述了自己从军队到企业、从机关再到学校的奋斗经历,他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希望青年党员以信仰为灯塔、以奉献为己任、以传承为魂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智慧力量。”

美丽校园主干道一角

积极进取创新、心怀社会责任,德州学院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8月10日,体育学院学生袁一鸣在日照万平口风景区,果断冲入海浪与众人合力救援遇险游客。“救人是第一反应,这事我必须做!”袁一鸣坚定地说。今年4月,他获得了“救生员”从业资格证,6月又考取“田径裁判员”证书。学校号召,全体同学以袁一鸣为榜样,精进专业本领,锤炼品格,践行青年担当。

2024年12月9日,学校又一期“信仰公开课”开课,全场座无虚席,红色电影《大突围》主创团队应邀走进德州学院,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这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关于青春、理想和信仰的史诗,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如今的安稳生活来之不易。我会把这份触动化作钻研学业的拼劲,向身边人多讲红色故事,把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学生李钰童动容地说。

前不久,纺织服装学院学生赵久淳走进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探寻1943年铁营洼突围战的壮烈往事,通过《跨越时空遇见你——无名的青春》录制,沉浸式感受到了抗战时期血与火的青春使命,他感慨道:“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一堂堂“大思政课”燃起了学生奋斗激情,而在“校领导面对面”活动中,学生们更是找到了主人翁似的归属感。德州学院校领导每周三都与学生“面对面”,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正如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王庆宇说:“校领导对我专业困惑的解答,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王佳琪说:“这种‘零距离’的亲切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德院人的幸福感。”

学校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位,像这样的“精神食粮”还有很多:校(院)领导定期讲授思政课,强化理论武装;青马工程、青年思想沙龙,碰撞出理想信念的火花;依托鲁锦学院、董仲舒书院,搭建“产学研用”贯通平台,打造传统文化育人品牌;“互联网+思政教育”通过新媒体工作矩阵,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近年来,学校思政教育成果丰硕,获《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50余篇,2项作品入选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4项成果登上教育部“礼敬中华”项目榜单。先后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等6项省级以上荣誉,并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全面彰显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双重示范价值。

教育教学筑基

夯实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德州学院始终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建校以来,学校专业设置由初期的4个增至65个,在校生规模从195人增长至25000余人,已发展成为涵盖11大学科门类、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省属综合性大学,踏上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8月21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德州学院5门课程获得认定。这是该校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的历史性突破。

光电设计竞赛团队

校院两级以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铸魂强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等方面,交上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答卷——现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9人次,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入选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及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26个;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建成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近五年,累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78门,获省一流教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及教学成果奖等109项;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64项。

8月13日,2025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杭州举行。德州学院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我们有单片机模拟实验室,机械设计课程每周有Solid Works专项训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科研平台。”获奖学生胡鑫运激动地表示,这些成绩将成为他们今后就业的底气。

学校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和培养学生参加学科大赛。近5年,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5项,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3466项,彰显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育人实践。

同时,涌现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得者赵岩、杨帆,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获得者殷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何志城、刘洋、赖明辉等杰出校友,涵盖行业领军人才、技术攻坚骨干与社会服务先锋。

德州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荣获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学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办学层次新跨越。

科技人才丰翼

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硬件资源升级为基石,以软件力量充实为驱动,持续夯实办学基础,科研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交出了亮眼的发展答卷。近5年获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846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9部,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37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

2024年9月,德州学院牵头申报的山东平原鹅科技小院获国家级认定。该平台以智慧养鹅为核心技术,有效解决雏鹅成活率低、养殖效率差等行业难题,推动当地鹅产业实现年销售额3倍增长。

专家团队在山东平原鹅科技小院研讨交流

如何有效转化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学校给出了3个具体实施路径:掌握教师科研成果动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寻找与企业的结合点,促成项目落地;加强统筹谋划,确保科研成果转化及合作项目内容落实落地,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创新链强度托举产业链高度。

“挂职”服务地方,学校各二级学院多年来一直在行动。生物物理研究院教师到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挂职,针对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医药与护理学院青年教师挂职市立医院护士长助理,临床反哺教学与科研,形成了“医教研”并进的新局面;乡村振兴研究院选派教师到市委农办挂职锻炼,协助完成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5.12国际护士节颁奖仪式

6月28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播出了专题报道《今起禁带无3C标识等不合格充电宝乘境内航班》,能源与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赵长锋应邀接受采访,就不合格充电宝的科学处置问题提供了专业的方法和建议。他还受邀参加了山东广播电视台《领先一步》专题访谈,介绍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的感受,探讨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实施“校地人才共育工程”,为地方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劲动能。建立30个教师培养和实践基地,遴选50名优秀教师担任德城区中小学科学副校长,设立15个服务地方博士工作站,选派29名优秀科研工作者到科技型企业挂任“科技副总”,1067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高校只有主动作为,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技术方案,才能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合作发展处负责人介绍,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省“十强”产业及市标志性产业链,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化工与新材料、农业食品加工等学科专业集群,建成省部级科研平台36个。

融通互鉴活脉

提升开放办学质效

今年暑期,学校拓展全球布局,继续推进高水平合作。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合作意向;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生交流项目有序推进,2名学生作为学校首批学员,完成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前培训,将在拉曼大学孔子学院任教,选派30名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学习;2名学子首获俄罗斯国家级全额奖学金,参加俄罗斯举办的闪耀2025“夏季大学”项目;成功组织中马、中泰文化交流演出;优化来华留学服务,录取130余名新生,生源规模与质量稳步提升。

留学生体验中国美食文化

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大国际化办学改革攻坚力度,推动国际化办学能力与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多元化,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3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在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工程,获批2024年度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项目,近两年共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6名,遴选10名教师赴芬兰访学,14名教师获省教育系统公派留学资助,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青年团队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省对外开放战略中的突出表现获全省通报表扬;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建有11个国别研究及国际科研平台,举办两场国际学术会议。

德州学院鸟瞰图

当前,正是德州学院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成势之际,东校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硕士学位点培育已显成效。德州学院党委书记吴君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紧扣“教育强国,德院何为”的时代主题,不断巩固和拓展办学特色,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与区域发展大局,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书写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春杨 通讯员|左海静 马晓敏
编辑|许欢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