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 | 老师,您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编者按 金秋九月,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特别邀约12名学子,用笔尖记录与教师相处的温暖瞬间,用最朴素的语言诉说心底的感恩之情。愿这份心意,跨越山海抵达每位躬耕教坛者心中——祝您教师节快乐。

李文宽



您的点拨助我驱散迷雾



我是庆云县第一中学2022级卓越10班的李文宽,被北京大学录取。临近高考的一天,我的生物试卷上,错题很多。一股无力感在心底弥漫——高考的重压像一层厚茧,将我与周遭隔开,习题再也写不进一个字。我深吸一口气,起身走向走廊尽头,那间亮着微光的办公室。

门虚掩着,马老师正伏案疾书。他抬眼,目光敏锐地捕捉到我的不安。“坐不下?”他放下笔,语气温和,“还是有心事?”无需多言,眉宇间的沉郁已是答案。他利落地起身:“陪我透透气,带上卷子。”

夜风微凉,轻轻拂面。起初是沉默。只有草木清香与隐约虫鸣。积压的情绪终于冲破堤坝,声音带着涩意:“马老师,生物像堵死的墙,撞不破。还有……”我顿了顿,更深层的孤寂涌上喉头。

马老师安静地听着。走到操场中央,他停下脚步,接过我手中的试卷,借着手机微光,指尖落在一道错题上,声音低沉:“这里,不是路断了,是你没看见旁边的桥,跳出来看。”寥寥数语,如惊雷炸开混沌,思维里那堵顽固的墙轰然裂开一道缝隙。

他的目光转向我,平和而深邃,抬手遥指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你看,浮云能遮月,但星星永远亮在自己的位置,你也是。”没有冗长的安慰,他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份沉甸甸的理解、精准的点拨与无声的信任,汇聚成一股暖流。一种久违的澄澈与笃定,如月华般盈满心间。

高考的烽烟散尽,我如愿踏入梦想的学府。大学天地广阔,却再难有那样一个与恩师在星空下漫步、心灵被瞬间照亮的夜晚。然而,当学海遇湍流、人生起迷雾时,那个星夜总会清晰地浮现眼前。马老师那几句直抵核心的箴言,那个沉默却蕴含万钧之力的拍肩,如永不沉落的北辰,穿越时空,持续校准我前行的罗盘,注入破浪的勇气。



Teachers' Day  



王珮源



“谢您教诲 伴我走出低谷”



我是庆云县第一中学2022级35班的王珮源,被北京大学录取。当我翻开录取通知书,高考前那段铭刻于心的经历瞬间涌上心头。

距离高考仅剩两个多月,屡次在数学难题上碰壁让我焦头烂额,海量的作业与巨大的压力更令我心神不宁。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竟从140分跌至100分。心灰意冷之际,我主动找数学老师检讨。她耐心听完我的倾诉,开导道:“其实你的能力很强,高考当前,心态才是关键……”这番话语如春风化雨,让我逐渐找回状态、重回正轨。

然而低谷再次降临。又一次数学考试,我的大题几乎全军覆没。试卷发下时,一行刺目的红字赫然在目:“来办公室做检讨”。翻过试卷,背面却写着“好好休息”四个字。这无声的关怀瞬间击溃了我的防线,压抑已久的情绪与委屈化作泪水,在下一节自习课上噙着泪做完了整节课的习题。这次检讨,老师换上了严肃的语气,句句点拨直指要害,终于将困顿中的我彻底唤醒。自此,我积极调整,最终在高考中绽放光彩。

这段经历,只是高中三年师生情谊的一个缩影。其间太多的感动难以言表。课上,他们是严谨的老师;课下,却如朋友般亲近。正是老师们的齐心协力,才铸就了我们班级强大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学风。他们不仅助我取得佳绩,圆梦理想学府,更滋养了我的内心成长,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老师的付出远不止于课堂。深夜办公室窗口透出的灯光,映着他们批改作业、精心备课的身影;办公桌上细心批注的每一道错题,都凝聚着他们不厌其烦的耐心。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责任与坚持。

如今,告别母校,踏入梦想学府。老师,我想对您说:感谢您无怨无悔的付出、勤勤恳恳的栽培、语重心长的教诲、日夜不息的陪伴!您寄予的殷切期望,将化作我前行路上不竭的动力!



Teachers' Day  



张远硕



球场上 您教我输赢皆坦然



我是庆云县第一中学2022级卓越10班的张远硕,被清华大学录取。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记忆的闸门打开。5月的夕阳把篮球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我机械地投着篮,汗水混合着泪水滑落。高三的压力像无尽的黑夜,无死角地笼罩着我。

“身体太僵硬了。”熟悉的声音响起。班主任马老师不知何时站在场边,手里也拿着篮球。这位平时严肃却幽默的物理老师,此刻穿着运动服显得格外亲切。

“一起打吗?”他笑着提议。那场比赛我输得很惨,但奇怪的是,心里的郁结却松动不少。

从此,每周四、周五的体育课成了我们和马老师一起打篮球的美好时光。马老师总能在投篮间隙察觉我的情绪:“拿到球心里别发慌,看准了再投。”他边说边帮我挡住对手,“好球,这不就进了吗?”

渐渐地,篮球场成了我的避风港。在这里,我不是学生,马老师也不是班主任,而是我们的朋友。他会故意放水让我赢球,会在我连续失误时说“再来!”,会在我投进好球时欢呼。

最难忘的是高考前。我状态极差,球频频砸框。马老师走来轻拍我肩膀:“压力太大时,要学会给自己叫暂停,累了就休息。”烈日下的篮球场上,马老师一边打球一边给我们分享他高中的趣事,并告诫我们在高考前保持好心态。

“记住,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回合。”他拍拍我肩膀,“就像打球,输赢固然重要,但自己满意更重要。”

高考前两天,正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下午最后一节课,马老师带着令人惊喜的消息走进教室——与音乐老师商量后,他将这节课争取为体育课。马老师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缓解了我们的压力。

如今每当我路过篮球场,总会想起那段特殊时光。马老师用一颗篮球教会我的,不仅是运动技巧,更是面对压力的智慧。

感恩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份超越课堂的师生情,就像5月的夕阳,永远温暖着我的心。



Teachers' Day  



王建兵



师授解题法 我证人生路



我是平原县第一中学2022级1班的王建兵,被清华大学录取。亲爱的杨老师,当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我手上时,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您在高三开学时说的话:“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您,就是那个用三年的时间,在我人生试卷上写下最完美证明的人。

高二那年,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数学恐慌。连续三次周考,我的导数大题全军覆没。放学后,您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张满是折痕的坐标纸。您指着上面歪歪扭扭的曲线说,“这是我当年学导数时画的函数图像,比你的可差远了。”您告诉我,每个数学高手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重要的是保持耐心。您教我用“分段思考法”:把大问题拆解成若干小问题,就像把复杂的函数图像分解成若干简单区间。这个方法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难题也可以化整为零。

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冬天的竞赛冲刺期。您把自己的办公室改造成“数学急诊室”,每天晚自习后都陪着我用各种方法“解剖”难题。您独创的“三步验证法”让我茅塞顿开:先分解条件,再构建模型,最后逆向检验。那些被您画满星标的草稿纸,如今都成了我最珍贵的收藏。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时,我的解析几何突然崩盘。您没有让我盲目刷题,而是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您说:“每个问号都是一扇门,用蛮力是推不开的,要找到正确的钥匙。”您让我把错题重新抄写,在每道题旁边标注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这个方法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解题的关键不是重复计算,而是改变思路。

杨老师,谢谢您用数学语言告诉我:只要逻辑清晰、步骤完整,再难的命题也能被征服。您不仅教会了我数学,更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这份恩情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Teachers' Day  



刘瑞桐



您教的稳住 我会记一辈子



我是齐河县第一中学49班的刘瑞桐,被北京大学录取。书桌抽屉最深处,压着一沓泛黄的练字纸。纸角卷了边,钢笔字迹却一天比一天工整——那是李老师当年给我的特别礼物。拿着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总想起高三教室的灯光下,他教我们写字要横平竖直的点点滴滴。

刚上高中时,我的语文试卷像被台风扫过的草稿本。主观题红叉连片,作文分数总在及格线徘徊。李老师抱着一摞方格纸走进教室时,我正对着作文本发愁。“字是人的脸面”他把练字纸分到我手里说,“每天一页,两周后我来看进步。”

那些日子,晨读课间隙我总埋头练字。李老师不怎么抽查,却总在路过时停下,用红笔圈出写得好的字。有次他指着我写的“静”字说:“这个竖钩立住了,就像考试时的心态,得稳住。”

最难忘的是二模后的作文讲评课。我的作文虽然结构还是松散,却因为引用了几句新搜集的名言,被李老师当作进步案例。“同学们看这个地方。”他举着我的卷子对全班说,“知道往骨架上填肉了,这就是会学习了。”那天晚自习,他在教室后排踱步时,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把每次测试当高考,高考就只是一次测试。”纸条边角还留着语文习题的草稿。

高考前最后一节语文课,李老师没讲题,只是翻出我刚入高三时的练字纸。我的第一张歪歪扭扭,最后一张却被他用红笔写了“稳”字。“你看”他笑着扬了扬那些纸,“字能练稳,心就能练稳,考试自然稳。”

现在每次写字,看到草稿纸上工整的字迹,总会想起那沓练字纸。原来好老师从不用豪言壮语,只是把帮助藏在一笔一画的指点里,藏在“稳住”两个字的反复叮咛里,像暗夜里的灯,照着我们一步步走到光亮处。



Teachers' Day  



冯 赟



师如灯塔 照我到达彼岸



我是德州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级14班的冯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看着屏幕上那个让自己嘴角上扬的成绩,除了放松,我还想到了您。

高三时,我的成绩忽高忽低,尤其是第一次模拟考核后,看着自己的数学和英语成绩,我的内心万分忧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觉得前面那些努力都白费了。这时我找到了您,您没有说那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拿出高二时的成绩单,您指着我曾经的成绩认真地对我说:“高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你之前付出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它们都会在高考中发挥出来。”您的语气那么笃定,眼神那么坚定,一下子就把我的焦虑和怀疑压下去了。我忽然明白,不是努力没用,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爆发。

冲刺高考时,可能是压力太大,我在教室里很是浮躁,静不下心来,效率很低。犹豫了很久,我鼓起勇气向您申请,能不能晚上在办公室自习?当时,我的心里很忐忑,担心这个请求会不会对您造成不好的影响。没想到您立马就同意了,还说着:“只要能学进去,不管什么要求,老师都同意。”

自从分班以来,每当我考后找老师分析试卷,老师们总是耐心地帮我分析试卷上的错题,更会敏锐地察觉到我的情绪变化。成绩好的时候会给予我鼓励,考砸的时候会开导我。老师对我的安慰和点拨,总能帮我调整好心态。

高考已然结束,而我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份成绩的背后,凭我自己是无法坚持下来的。老师,千言万语,我最终只想化作一句:谢谢您!是您的信任、理解、支持和付出,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像港湾一样庇护着我,让我能够扬帆抵达理想的彼岸。



Teachers' Day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见习记者|许欢 编辑|许欢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