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 | 庆云县教育教学成果巡礼·各学校风采展②

云龙小学——

用创新和实干书写教育答卷

庆云县云龙小学建校8年来,全体云龙人既深耕于教室方寸之间,又延伸至家校社协同的广阔天地;既守护着经典阅读的文化根脉,又开拓着生态课程的创新疆域,用创新与实干书写百姓信赖、师生幸福的教育答卷。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师德铺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围绕育人根本问题常态化开展师德大讨论。通过《我是党员我带头》等主题报告会凝聚共识,评选爱岗敬业模范岗树标杆,党员教师带动全体教职工形成“比奉献、钻业务、育新人”的氛围,以“做有追求的中国人”为精神坐标,守护学生成长。

秉持“科研强校”理念,学校狠抓教师专业素养,打造生本课堂等教学模式,推动科研兴校落地。多学科开展各级课题研究,部分已获阶段性成果,获评“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两标四环”生本课堂、智慧教育列为市级试点,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稳居全县前列。

学校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体系,将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等教育融入日常,通过主题升旗仪式、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浸润心灵。“四个一工程”成效显著:“好身体”方面打造健康校园,提升体质管理水平;“好技能”依托13个特色社团与 45个班级社团,轮滑、演讲社团省市获奖;“好习惯”通过“晨诵、午写、作业不出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好未来”凝聚家校社合力,构建育人生态。

自建校来,学校获省市县荣誉47项,包括“山东省绿色学校”“德州市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全体云龙人正以初心铸匠心,汇聚各方力量,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第六届春季运动会

特殊教育学校——

“四生两艺”领航全环境育人

庆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践行全环境育人理念,以“四生两艺”(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长教育、艺术素养、体育技艺)为特色,形成课堂教育、实践研学、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家校共育“五位一体”育人模式。

改革创新中,学校推进阶梯式课程开发:基础层开发生活核心能力校本课,融入“四生两艺”,构建“生存引领、生活为基、生命核心、生长延伸”课程体系;拓展层建“艺术疗愈+职业工坊”双模块课程群,结合课堂与实践研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融合层通过“家生绘本共读、共同表演”,凝聚家校合力助智障学生发展。同时实施教学模式突破:一方面针对学生差异,建“基础-兴趣-潜能”三级分层模式,动态调梯度,生活技能课用“示范-模拟-反馈”策略,艺术课设“模仿-表达-展演”路径;另一方面创新多感官融合教学法,摒弃传统单向授课模式,创设视觉代偿、触觉强化、听觉辅助的立体化课堂,例如通过沙画模拟生活场景实现触视结合教学、借助韵律操强化肢体表达达成动觉整合,让特殊学生通过多元感官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特色创新实践下,教学研究成果丰硕。不仅完成省教研课题《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智障学生艺体素养的研究》结项,还发表10篇相关论文、编著2部作品,其中《构建特殊教育学校艺术课程四生两艺模式的创新研究》获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研发的两本校本教材应用于全县随班就读学校,教学设计集《刷牙》由重庆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学生成果丰富,多人获省、市美术奖,作品入选市级展,《祖国万疆》《不忘初心》分别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智慧庆云》平台播出。


市级特殊教育公开课

第一幼儿园——

精心建馆 做好幼小衔接

为持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适应小学生活,庆云县第一幼儿园精心打造幼小衔接体验馆,为大班孩子搭建起提前感受小学的平台,让他们在专属“小课桌”旁,体验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走进体验馆,仿佛置身趣味满满的小学微缩世界。这里不仅还原小学上课氛围与教学形式,还设置了多个特色区域。

生活劳作区立足幼儿生活经验,打造真实活动场景:精细动作区里,穿珠子、系鞋带等活动锻炼孩子手部灵活性;生活能力区中,整理衣物、打扫卫生等任务,逐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综合劳动区则组织合作种植、花草养护,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乐趣。

幼小衔接区聚焦学习能力准备,激发孩子探索欲。数学准备区的各类教具,帮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认识数字、掌握简单运算;时间表达区借助时钟模型,引导孩子理解时间概念、学会规划作息;专注力训练区的拼图、迷宫等游戏,助力培养孩子倾听、专注的好习惯,构建初步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我心中的小学”展示区更是充满童趣,孩子用绘画表现对小学生活的想象。

体验馆还设计了丰富活动:模拟课堂上,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上课、回答问题;课间体验中,他们自主安排喝水、休息、交流;书包整理比赛里,快速分类收纳书本文具,进一步提升自理能力。

“幼小衔接体验馆”是幼儿教育创新的成功探索。它以幼儿为中心,尊重成长规律,通过多样化体验,从身心、生活、学习多方面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既是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的场所,更是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为开启小学新篇章打下基础。


大班学生试穿校服

第二幼儿园——

科学探索 确保教育质量

庆云县第二幼儿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通过环境熏陶、红色教育、主题渗透、自然挖掘、班本课程、幼小衔接六大抓手,坚定落实教育方针,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助力孩子奔赴美好未来。

自办园以来,幼儿园始终将教育质量放在首位,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模式。2021年起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成果丰硕:连续三年获“庆云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获评“山东省幼小衔接试点园”。为做好衔接工作,幼儿园与庆云县实验小学合作,开展“以研促教科学衔接”联合教研,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项准备制定计划,开设绘本、主题教育、区域及户外活动三类衔接课程,并优化园所环境营造小学氛围;同时通过家长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入学准备要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衔接观念。

2023年,幼儿园获评“山东省一类幼儿园”,这是对其办园水平的全面肯定。为达标准,园方优化教育环境,投入资金完善活动室、游戏区、户外活动场地,还加强师资建设,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教研,提升专业能力。2024年,因重视幼儿游戏活动创新,幼儿园获评“山东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园”,其 “嗨!消消乐”游戏案例获省优秀案例佳绩,这不仅是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认可,也为同行提供了借鉴。

此外,幼儿园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严控设施、食品等安全环节,开展安全教育与演练,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谨细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4年获评德州市安全先进单位。


体验传统礼“状元及第”

第三幼儿园——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庆云县第三幼儿园紧扣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要求,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为办园理念,深耕学前教育沃土。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构建起兼具温度与深度的育人体系,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打破传统幼教模式,构建“双维联动”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从“单向传授”到“多维生长”的革新。自然探究维度设“微生态实验角”,将空间改造成萌龟部落、植物生长墙等自然课堂,孩子通过记录豆芽生长、观察乌龟作息启蒙科学思维;文化浸润维度开发“非遗童韵”课程,借八极拳、面塑制作、皮影演绎本土故事,让孩子沉浸式感受地域文化,萌发爱乡情感。

在教学层面,幼儿园推动从“教师主导”到“儿童中心”的创新,推行“双师协同+专业学习”模式,每班配备主班教师与艺术、体育、科学专项教师,按“确定主题—分组探究—成果展示—反思延伸”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如“声音的秘密”项目中,孩子通过找声音、做乐器探索声学原理,提升综合能力。同时采用“成长档案”评价,以多元载体呈现幼儿发展轨迹,家园沟通效率提升60%。

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始终坚守初心,于点滴小事中彰显师者担当。刘新悦连续三年获“优秀教师”,秉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面对自闭症倾向幼儿小悠(化名),她每日午休陪玩积木、用绘本引导,设计互助游戏助其融入,3个月后小悠主动喊出“刘老师”;她还创新“故事接龙”教学法,为特殊家庭孩子定制成长方案,获家长认可。

自2020年开园,幼儿园成果丰硕: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省级一类幼儿园”,2025年8月完成国家托育机构备案,将迎来“山东省示范幼儿园”评审。


“氧气书吧”里,教师为孩子讲故事

第四幼儿园——

“童本教育” 陪儿童自在生长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庆云县第四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温暖气息: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勾勒老师的笑脸,用清脆的歌声唱出心中的敬意。这所始终践行“让幼儿自己寻找成长的支点”办园宗旨的园所,正以“童本教育”为底色,书写着师者育人的温暖篇章。

走进幼儿园,建构区里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师,你看我搭的小桥能通到月亮上!”孩子们围着自己的作品雀跃分享,生动诠释着园所“给孩子一个自主的机会”的理念。多年来,幼儿园深耕“童本教育”园本课程,从孩子视角设计活动,让自主探索成为成长主旋律。木工教室里,孩子们握着小锯子专注打磨木料,传统榫卯工艺在小手间慢慢成形,这门融合传统手工艺的课程,既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游戏化课堂上,知识变成“闯关任务”、课堂化身“探索乐园”,孩子们眼中的光芒便是最好的答案。

为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园所构建分层培训体系:新入职教师靠“青蓝计划”快速站稳讲台,经验型教师借“成长计划”突破瓶颈,骨干教师在“卓越计划”中勇挑重担。每周的集体教研是思想碰撞的舞台,跨年级、跨学科联合教研每学期不少于5次,创新性三维教研更带动城乡教育融合,老教师的经验与新教师的创意相互滋养,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教育的美好,离不开家园同心的默契。幼儿园搭建起多元化家园沟通桥梁:线上,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育儿知识、活动剪影;线下,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参与率均超98%。

多项荣誉见证办园初心。该园获评“庆云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德州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集体”“庆云县文明校园”“德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教师和小朋友共同演绎绘本故事

第六幼儿园——

绽放天性 幸福成长

庆云县第六幼儿园始终以“让每一粒种子自然生长”为办园宗旨,秉持“绽放天性,幸福成长”的教育信念,深耕自然教育,让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萌芽成长。

顺应天性,自然萌芽,让成长拥有自己的节奏。园所依托“种子课程”打破课堂边界。“农场小达人”“趣打工”等活动中,孩子可化身小菜农照料蔬菜、小快递员送快递体验生活,在泥土芬芳与动手实践里,把“责任”“协作”转化为可触体验;沙水池边,孩子们自发组建“南水北调”工程,在协作中探索水流奥秘。教师全程观察记录,仅在孩子遇阻时引导,还为每位孩子建成长档案,尊重差异,适配专属成长路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环境成为第三位教师。园所每处空间都承载自然教育意义。“溜溜园”种植区让孩子体验生命成长的神奇;沙水科学探索区满足孩子无尽的好奇;体能锻炼区里孩子勇敢攀登;在“自然创意坊”里,孩子用松果、树枝、石子搭建小屋,以树叶拓印四季斑斓,自然之美与创造之力在这里交融共生。室内匠心巧思的“生活家”,光影交织的“创意坊”,书香浸润的阅读角……每一处精心设计的角落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关爱、鼓励探索、支持表达。

精耕细作,静待花开,让教育成果自然绽放。为提升教育质量,园所开展班级、级部、园级教研,教师交流案例、优化方法,还邀请名师入园指导,将前沿理念落地;家园共育中,100余名家长走进课堂,带来职业特色课程;共育工作坊围绕家长关心的“幼小衔接”“亲子阅读”“习惯养成”等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交流困惑,共享智慧,携手铺设儿童成长的坚实路基。


元旦演出

祥云幼儿园——

“家文化”浸润 育生命绽放

庆云县祥云幼儿园成立于2024年,2025年便获评“省级一类幼儿园”。园所以“家文化”为特色,践行“让每个生命在家的怀抱中,学会爱与绽放”的核心理念,以“和善、利他”为精神内核,致力于培育“会生活、会探索、会共处”的“祥云娃”。

“家文化”教育涵盖家的浸润、三维成长空间、家园共育、特色课程、生命关怀五个维度,以爱为底色呵护生命成长。园所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请进来、走出去、深扎根”三维联动培训,鼓励教师“一人多证”;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分层培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骨干教师突破。教师团队在部级幼教期刊发表论文,斩获省市级荣誉,形成“蹲得下身、看得见童真、解得开难题”的专业队伍。

园所注重环境育人与实践创新,打造“一楼自立的祥云人、二楼自信的中国人、三楼自强的现代人”三维成长空间:一楼以生活实践为核心,借一粒米的故事、成长温度计及托班回应性照护,培育会生活的孩子;二楼聚焦文化认同,用美丽中国、非遗主题墙厚植民族自豪感;三楼侧重探索创新,依托航天梦主题墙、历史大事件时间轴,点燃科学探索热情。同时,开发“环保创意”“民俗体验”“户外自主游戏”等园本课程,让教育融入生活细节

同时,园所开发环保创意、民俗体验、户外自主游戏等园本课程,让教育融入生活。

如今,孩子们在家的怀抱中学会自立、自信、自强,教师团队在“和善、利他”中凝聚力量,“我与祥云共成长”成为师幼及家长的共同信念。作为新建园,祥云幼儿园已形成“尊重差异、协同共育” 的良好生态,朝着 “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 的目标稳步前行。


举办趣味运动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沈伟艺 编辑|张洁
审核|刘春杨 终审|李玉梅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