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说节气 | 今日大暑!炎暑有尽,时光无垠

当烈日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滚烫的热浪蒸腾而起

我国大部分地区

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7月23日

大暑,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三候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 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大暑习俗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大暑节气恰逢二伏

当然要吃面了

此外

不少地方还有各自的风俗小吃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俗,其意是把当地传统文化中的“五圣”送出海。送“大暑船”时,还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几十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晒伏姜

晒伏姜源自我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大暑养生

大暑节气

酷热多雨、高温潮湿

“桑拿天”在此时几乎成为常态

熬这“苦夏”

心态和起居皆宜“佛系”

轻音乐怡情

轻运动健身

轻午休安神

防“情绪中暑”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为防“情绪中暑”,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调整自己的情绪。

补水宜喝粥

在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节喝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在《黄帝内经》中有“冬病夏治”的记载,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大暑诗词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咏萤火》

唐·李白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咏萤》

唐·于季子

卉草诚幽贱,枯朽绝因依。

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

直念恩华重,长嗟报效微。

方思助日月,为许愿曾飞。

转眼间

已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走过挥洒汗水的夏

便能迎来凉爽丰收的秋

所以不要烦躁

也不要心急

不如沉下心来

听池塘边的蛙声蝉鸣

扑夜色里飞舞的流萤

赏荷塘月色、稻田飘香……

尽情拥抱这个夏日

“最后的热情”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本报综合网络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