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行专门部署,明确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连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会精神,表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优良创新生态。我们充分发挥市委科技委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从全市一盘棋的高度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让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支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制定23项配套实施细则,打造‘1+1+N’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搭建起科技创新制度的‘四梁八柱’,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市科技局局长井为民表示,今后将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壮大创新主体、夯实战略支撑、积聚创新要素、完善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宁津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功能县城”发展定位,锚定五金机械和实木家具“一金一木”两大产业不动摇,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充分运用腾讯云、老虎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省级产业大脑,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持续推进“百项技改、百企转型”,全面推动“宁津制造”加速迈向“宁津智造”。
数实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让我印象深刻。”奥链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之田表示,作为一家德州本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他们已经帮助奥冠集团、宇力液压等众多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生产过程更直观。今后,企业将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平台及资源整合,采用政府+产业+金融融合的创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服务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家竞争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孙祥忠说。近年来,德城区市场监管局强化标准引领,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围绕农业生产、居家养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实施推动了一批标准化试点示范,通过标准引领带动了服务业提质升级,有效推动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现了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刘京杰表示:“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是破除经营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齐河县全面构建“1(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5(镇级便民服务中心)+107(村级便民服务站)+ 80(社会合作网点)”全域覆盖的“大政务”体系,在全市率先推行“济齐通办”“政务服务+异地商会”等改革模式,实现外地事“就近办、一次办、齐包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持续健全完善便民高效、标准统一、协同互动的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工作机制,着力打破政务服务的地域阻隔和行政壁垒,切实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刘京杰说。
全会还对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作出了部署。
天衢新区是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已初步形成了关键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较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天衢新区招商促进中心主任王元同表示:“我们将加快推进8英寸硅片、12英寸硅片、高纯靶材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项目达产,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培育,放大关键材料优势,提升设计、制造及封测能力,打造集成电路硅片、靶材等关键材料及封装测试特色产业链条,推动天衢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不动摇,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工作全过程。一方面,聚焦集成电路‘一号产业链’倾力培育,形成从硅材料到高纯溅射靶材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十团助十链’‘领导帮百强’‘千人联千企’和‘万企升级’十百千万工程,聚焦要素保障、问题解决、政策落实、企业梯次培育等方面,构建服务企业高效对接机制,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孙洪魁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强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