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围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密集举办消费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1至10月,全市限上零售额实现383.2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于全国5.5百分点、全省0.7个百分点。
“真金白银”撬动消费市场
“以旧换新补贴带来的家电销量超出预期。”12月11日,德百家电总经理助理赵莎表示,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活动自9月13日启动以来,订单占比85%以上;11月份营业额同比增长115%。

“原价6299元的冰箱,品牌方补贴400元,以旧换新再补贴20%,可享优惠近1600元。”赵莎说,预计春节前家电市场将再次迎来销售高峰。家电以旧换新,我市采取“一对多”原则,交1件旧家电,可拥有8类产品各选1件优惠资格,最大限度释放促消费潜力。
家电消费旺,家居消费数据也持续走高。德百家居广场“政府补贴持续发力”标识随处可见。“算了算,这一套下来能省1200多元。”12月11日下午,市民杨丁相中了一套安华卫浴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品牌优惠让他当即下单。
今年10月,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德州市2024年家装厨卫“焕新”和智能家居消费政策实施细则》。11月1日至12月31日,个人在购买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智能家居4大领域15类产品时,每件可享受不超过2000元的补贴,全市补贴额度总计1000万元。目前,以旧换新销售家电8万多台,回收旧家电5.7万余台,销售金额3.76亿元;家装厨卫以旧换新使用资金84.17万元,拉动消费500万元。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市受理汽车以旧换新申请20683份,涉及补贴资金逾3.2亿元,已发放补贴资金近2.4亿元;9月新乘用车挂牌7219辆,同比增长18.48%。
此外,我市还设立了批零住餐纳统奖励资金,对今年全市新纳统的批零住餐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第一批资金426万元已经下拨给各县市区。
一刻钟生活圈聚人气汇商气
德城区的德院天街、天衢新区的奥莱广场、齐河县的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这些可购物、可漫步的开放式街区,已成为市民“一刻钟生活圈”新宠。
市民张天宇家住天衢新区星凯国际小区,小区附近有7个公交站点、17条公交线路经过,日常通勤很便利,一刻钟就能到达公司。周末生活也因“便利”而更加丰富,澳德乐时代广场步行可达;户外运动首选市体育公园,公园周边小吃丰富、餐饮品牌聚集,正成为德州又一活跃消费商圈。
德城区向来是“夜经济”繁荣区,即便是冬季,依旧热闹。每天20时左右,新街口文化产业园的“夜娱”渐入佳境——酒吧、健身场馆人来人往,部分场馆营业到凌晨两三点。2022年,该园入选山东省首批智慧商圈试点。
新街口文化产业园北边的新岭路餐饮一条街,由商户自发形成,2021年以来,逐渐发展成烧烤特色街。虽说仅有10多家店铺,却夜夜火爆,备受年轻人青睐。
2019年10月,我市出台《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突出区域特色、打造示范街区,丰富消费业态、加快消费升级等20条措施。近年来,新街口文化产业园、东盟小商品城、运河古街等一批“夜经济”文化街区日趋繁荣,城市烟火气越来越浓。
2023年,我市入选第三批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目前全市建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5个,市级以上商业步行街18条,5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12个。
追“新”逐潮促进经济增长
“12月31日的跨年演出票卖得很好,动漫二次元和摇滚乐很受年轻人喜欢。”德州大剧院宣传负责人路倩介绍。临近元旦,德州大剧院邀请“45分贝乐团”前来演出,经典动漫影视歌曲将以现代摇滚乐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今年,德州大剧院演出密集且多元化,共完成自营演出75场、公益演出及各类活动50余场,累计观众人数8万人次。在德州,这些“新潮”文娱消费正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的消费场景有效释放了消费活力。伴随总量提升,数字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在德州不断壮大。电子商务是楼宇经济的主要业态之一,目前全市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区11个。
“三个老男孩”直播间由夏津县后赵庄村3位70岁的村民担任主播,开播不到一年已吸粉50万,半年卖出250万公斤红薯。这得益于夏津县农副产品电商直播基地的专业培训。该基地提供自媒体矩阵直播、农特产品线上助农、农村网红孵化三大服务,免费为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电商培训,拓宽农产品市场。
目前,我市楼宇经济已初具规模,产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金融保险、咨询培训、软件开发、区域总部等。其中,德城区、天衢新区、禹城市、齐河县等地楼宇经济发展较好,培育了金融大厦、中元科创园等特色楼宇品牌。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今年德州围绕提振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消费融合等多方发力,相继举办了德州董子文化旅游节、光影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逐步构建起‘商旅文体’联动发展消费格局。”市商务局局长夏连红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胡兵 见习记者|张双双 通讯员|孟繁云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