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12月31日召开的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面临形势,明确2025年发展目标、发力方向,提出抓紧抓实保障民生改善、新型城镇化等重点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各项安排部署,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就业是民生之本。会议强调,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护航行动,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有针对性化解返乡和剩余劳动力增多问题,加大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力度。“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持续推进城镇就业、特色公益岗开发、‘社区微业’创建,建成零工市场32处,‘零工超市’‘零工驿站’等基层服务网点860个,有关经验在全国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推广。”市人社局局长赵宗虎表示,人社部门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行动,稳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持续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大力实施家政服务业专项培训行动,探索“乡村培训大巴”“技能夜校”等技能提升方式,在支持能人返乡入乡创业、“社区微业”提质增效等领域推出更多改革举措,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左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命运和每个家庭的幸福。“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先进城市,会议明确了教育工作的发力方向。”乐陵市教体局局长温海东介绍,去年,乐陵全市新增优质学位7420个,小学教室护眼灯配备、中小学教室空调和城区小学午餐午休服务实现全覆盖,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乐陵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开辟出“升学有途径,就业有岗位”的人才培养双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推进挺进中学和新二中建设,持续扩充城区公办学位供给,开展‘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试点工作,实施7项教育数字化建设项目,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会议提出,全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市县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梯次帮扶机制,深化“三医联动+中医药”改革。“会议既精准研判,又长远规划,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武城县卫生健康局局长耿玉清介绍,2024年,武城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强“两下两送”服务,将老城中心卫生院打造成为县域医疗次中心。全面开展“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医疗服务。“我们将继续加强人才建设,完善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推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力争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创新突破。”
2024年,我市扎实办好21件民生实事,涉及交通、卫生、就医、出行、文化、就业、养老、托幼等方面,通过实实在在的软硬件投入,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去年,我们建成25个儿童友好社区。”市妇联主席刘芳介绍,今年,妇联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巾帼家政进社区,在全市选取200个社区建设巾帼家政服务站点,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提供收纳师、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妈妈岗”就业岗位,帮助广大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民生兜底保障事关生活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2024年,我市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用心用情服务“一老一小”,深入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德州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的地级市。“会议为民政工作提供了遵循,让我们备受鼓舞。”市民政局局长王吉峰表示。今年,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方向,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构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闭环运行机制;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创新打造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托举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建立群众“身后一件事”服务机制,在精准回应群众期盼中彰显民政温度;用好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拓展社会组织服务功能,链接社会资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感情真、思路新、措施硬、工作实,把工作紧紧攥在手里、放在心里,就一定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心坎儿上。”王吉峰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秀青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