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保障力度 切实改善民生 | 聚焦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⑧

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抓紧抓实保障改善民生”作为2025年全市重点任务之一,彰显了我市对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承诺。

德州高级师范学校鸟瞰图。记者 路龙帅 摄

如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我市从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持续发力。会议明确提出“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就业为先,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完成省定计划的110%,新开发特色公益岗8417个,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

我市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2024年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计划,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红黄绿”三色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人才夜市”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求职招聘、职业指导等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市人社局副局长尚键介绍,2025年,我市将全力抓紧抓实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完善覆盖大学生毕业前、离校后的完整服务链条。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求职训练营,引入“政府+市场+社会”资源,聚焦全市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实习实践等岗位,常态化组织开展“学子看家乡”“人才夜市”等系列活动。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运营升级,依托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零工超市”“零工驿站”等服务网点;实施城乡公益岗质效提升行动,结合地域特色、乡村振兴等实际需求开发特色公益岗,助力农村劳动力就业。

乐陵市在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中先行先试,通过就业信息化建设、公益岗扩容提质等措施,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现场推进会在乐陵召开。“我们将在创新‘智慧劳务系统+县乡村’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打造社区微业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稳就业、扩就业、促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乐陵市人社局局长宋殿民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4年,我市围绕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跨学段集团化办学,试点构建小初高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2所,新增学位5.35万个。

会议提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德州天衢新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党组书记、部长韩立敏表示,为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天衢新区东部核心区教育教学质量,他们坚持用好合作办学这一形式,在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天衢新区将通过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城市配套条件,把更多的业界精英引过来、留下来,让民生福祉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让天衢新区更加宜居宜业宜学。”韩立敏说。

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近年来我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着力打造中高职院校结构布局合理、专业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就业与升学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将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发挥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引作用,联合开展急需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类型定位,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市教育局职教民继科科长周涛表示。

医疗保障关乎群众健康福祉。2024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一期投入使用,该项目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为载体,真正让德州及周边地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同时,我市还持续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哈特瑞姆、海吉亚等一批优质医疗机构相继启用。

为进一步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加快区域均衡布局,我市以深化“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为主线,推动市属医疗机构实行“一院一策、一院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模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孔祥勇介绍说:“我们将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为契机,全力推动中医药人才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提升。同时,开展‘中医药传承推广提升年’活动,实施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基层中医药服务提质扩面等7项专项行动,更好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马乐 路龙帅 编辑|密霖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