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多措并举护航夏粮颗粒归仓

“早上10点,我从河北邢台赶到宁津,下了高速就把收割机开到田里,一直忙碌到现在,饭都没来得及吃。”6月11日下午6时,来自河南驻马店市的农机手廖磊驾驶履带式收割机在宁津县时集镇盖庄村的田间飞奔,烟尘中,麦秆碎屑翻飞。“8个小时,我收了80亩地。再加把劲,收完这块地在休息。”廖磊笑呵呵地说道。有了像廖磊这样的“外援”的助力,种粮大户盖红宁的400亩小麦归仓不用愁,预计12日下午就能收割完毕。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收麦时。眼下进入“三夏”抢收黄金期,但6月9日,我市遭遇雷雨大风天气,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等县市区部分成熟小麦发生倒伏。为抢抓农时,我市各地协调联动,多措并举,保障“三夏”生产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这几天,在滨德高速宁津出口,载有履带式收割机的大货车,通过绿色通道,正络绎不绝地来到宁津。在高速口旁的农机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忙着引导过路农机手前往倒伏面积较大的区域,并实时统计各乡镇用机需求,进行精准调度。“我们连夜联系河南、安徽等周边省份的农机经销商、农机合作社,点对点调配收割机。”宁津县农业机械推广中心主任杨猛介绍道,由于调配及时,10日早晨7点,就有收割机陆续赶到宁津,投入到小麦的抢收中。“我们制作了农机生产服务信息思维导图,里面有各乡镇机收面积、维修点地点、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等内容,可以为外来农机员工作提供保障,通过合理的调配,做到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杨猛说。“目前全县小麦收割进度已过半,15日前可以全部完成。”

在乐陵市花园镇周家新村,10余台收割机在田间紧张的忙碌。由于前几天恶劣天气,村内的部分地块受损,县农技专家及时来到现场指导。“对于倒伏小麦来说,只有履带式收割机能够起到作用,现在村中的收割机全都是履带式的,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粮食产量和收割进度基本不受影响。”周家新村村支部书记刘延明介绍。“我们村的地都购买了保险,多出的价格都由保险公司补偿,这样老百姓就没有损失。”在乐陵市郑店镇种粮大户赵刚的11970亩麦田上,多辆收割机正紧张作业,全力抢收。“一方面,我们种植的品种是矮秆大穗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受损情况很低,另一方面,所有麦田都有保险,损失保险公司都给我们也承担了,对我们产量基本上没有多大影响。”赵刚表示。

为应对此次恶劣天气,乐陵市协调农机部门组织全市及外地1000多辆大型农机抢收小麦。当地农业农村局组织四个专家组,协调保险公司实地到现场核实,全力保障三夏生产。“经过我们的统计,全市倒伏的情况非常少,加上天气晴朗、收割及时,这次大风降雨天气对小麦的产量没有任何影响,只不过是增加了我们收割的难度。”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刘新华说。

面对“三夏”期间复杂多变的天气,我市与安徽、河南等地签订引机协议,计划引进1600台履带式收割机,确保阴雨天气仍有充足收割力量。全市现已储备履带式拖拉机和收割机350台、农用水泵7万多台,随时应对突发灾害天气。同时与济南、聊城、滨州等地市签订互助协议,共同配足抢收、烘干等应急救灾机具,确保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能迅速集结力量开展抢收抢烘作业。此外,我市多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推动粮食机收减损低损。今年“三夏”期间,全市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将严格控制在0.8%以内,远低于国家作业标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王子梁辰 编辑|王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